
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29日,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于东京拉开帷幕,作为日本本土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盛会,日本车企自然是拿出看家本领来满足用户的胃口。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作为中国唯一的参展商,展出了一款专为日本本土打造的K-Car车型,表现出比亚迪深耕日本市场的决心。

在日本车企展出的新产品中,不乏创新设计和全球化车型,这些车型不仅对日本本土,对全球其他市场,尤其对中国市场,或将带来更进一步的影响。
日本车企各显神通,哪些车型可能进入中国市场?
作为日本龙头车企,丰田本次展出了多款新车,包括丰田世纪双门概念车、全新卡罗拉概念车、兰德酷路泽FJ以及雷克萨斯六轮MPV原型车。
本次丰田展出的最高端车型莫过于世纪双门概念车,新车定位高于雷克萨斯,是丰田目前最高端产品。目前世纪在中国市场有一款中大型SUV销售,售价198万元,此次展出的双门概念车,相比于SUV车型更讲求单人乘坐空间。由世纪SUV的价格猜测,这款双门车型届时的售价依然不菲,或成为丰田新的豪华门面。

另一款新车兰德酷路泽FJ是中国用户的老朋友了,其以出众的越野性能以及顶尖的可靠性被很多玩家追捧。此次展出的全新兰德酷路泽FJ,将搭载2.7L汽油发动机以及分时四驱系统,保证良好的性能之外,还降低了维修使用成本。
最值得一提的是全新卡罗拉概念车,目前在售的卡罗拉已经是其第12代车型,从2019年开始销售。时隔近7年,全新卡罗拉概念车的出现预示着第13代卡罗拉或将在不久之后问世,从概念车的设计理念不难看出,新卡罗拉将采用更具科技时尚感的造型风格,而非目前的平民化家用风格,若新车照搬概念车的设计,且在中国市场能有比拟现款的售价,届时新款卡罗拉将非常有希望再次成为紧凑级轿车顶流。
本次展会中,丰田最令人惊喜的就是雷克萨斯六轮MPV概念车LS Concept。为什么是六轮设计,官方的答案是为了后轮轮拱不侵占后排乘坐空间。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当年小鹏X9与理想MEGA均未上市时便有了争论,实用派认为小鹏X9采用后轮转向技术,虽然提升了MPV的灵活性,但忽略了MPV最该保证的后排乘坐空间,而理想MEGA在这点上比小鹏X9做得更出色。而雷克萨斯的六轮MPV同样是为了解决后排乘坐空间的问题,作为以实用性为主的汽车品牌,丰田在MPV什么最重要的这个问题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比丰田,本田此次展出的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看似不大。
本田本次展出了0系列原型车,包括Saloon和0SUV两款车型,基于SpaceHub概念车调整,已经趋近于量产状态,并计划2027年上市。此外,本田还带来了Super-ONE纯电原型车,新车主打驾驶乐趣,也体现本田电动化转型的坚定方向。

本次展会值得一看的还有日产和马自达。日产推出了新Elgrand MPV车型,将搭载第三代e-POWER混合动力系统和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目前这已经是Elgrand的第四代车型,此前三代车型均未引进至国内,不过目前中国MPV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车系还是销量均处于明显增长态势,第四代Elgrand是否会借势引入中国,令人期待。
令人惊喜的是,日产将国内爆火的东风日产N7也带到了本次展会,一个原因是N7非常符合当下日本市场对于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同时也能看出日产方面对于N7这款车型的高度认可,认为这是可以打造成全球车的车型。
为什么说马自达此次展会值得关注,其带来的VisionX-Concept车型,采用插电混动式动力模式,其中发动机采用的是双转子涡轮增压发动机,马自达重塑转子发动机并不是一句口号,在本次展会上真的拿出了相应的产品,苦心钻研技术的马自达再次带来了技术变革性的产品。
日系车,仍是自主品牌的强劲对手
每届的日本移动出行展,都会有给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和技术。同时,也能够清晰地看出日本车企对于全球汽车行业的技术趋势及对市场的判断。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龙头,2023年展会上,丰田提出了一整套的技术战略方案,并着重介绍了电动化计划,而本次展会,丰田则聚焦在全球车型的亮相。目前这个市场阶段,全球用户对于汽车产品的需求发生改变,丰田需要做出回应,让用户看到其依然有产出适配全球市场的新产品。本田和日产则在纯电和混动车型上发力,这是应对全球市场需求变化的措施。

实际上,连续两届出行展都能看到比亚迪的身影,也从侧面加快了日本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速度与决心。今年比亚迪推出的K-Car车型,坐实了其势必拿下日本市场的决心,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龙头,比亚迪每走一步都会受到日本车企高度重视。因此,从近两届出行展不难看出,日本车企在电动化层面卯足了劲儿,比亚迪的威胁“功不可没”。
相信从2026年开始,我们能看到日本车企会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来挽回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包括丰田、本田、日产甚至马自达在内,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应对这场新能源技术变革。明年的中国市场,或会迎来真正的强强对话,中国车企的压力或许会更大。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