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传祺速度”,曾经是自主品牌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壮举。在SUV市场飞速发展的那几年,广汽传祺GS4在刚上市4个月的时候就实现了月销破万,并且长时间保持在月均销量3万台左右。
然而令人惊讶的“传祺速度”并没有延续多久便迅速失速,直到今天都没能在“发家”的SUV市场重新站起来。手握热销合资品牌的广汽集团,为什么就是没能把自己的“亲儿子”扶起来?
“传祺速度”为何后劲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上市的广汽传祺GS4在当时绝对是一款优秀产品。作为自主品牌中早早入局SUV市场的品牌,广汽传祺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再加上来自阿尔法·罗密欧的底盘技术,传祺GS4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
2017年,传祺GS4的年销量就达到了33.5万台,要知道那年整个广汽传祺的年销量也不过才50万台。随后登陆市场的传祺GS8,更是顶着汉兰达平替的头衔进入到20万元以上的市场中。
眼看着就要起高楼的广汽传祺一定没有想到,2018年竟是自己最后的荣光。在这一年拿到53万台的年销量后,广汽传祺在2019年的销量骤降至34.2万台,同比减少28.14%;2020年,广汽传祺仍未止住颓势,年销量只有29万台。
一直到2021年,广汽传祺的销量才慢慢出现回暖,年销量32万台;2022年,广汽传祺的年销量上升至36万台。销量回暖,很大原因要归结于终于愿意分享技术的丰田,双擎技术的加入在新能源市场逐渐崛起的情况下,帮广汽传祺续了一大口气。
很明显,广汽传祺失速的这几年,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更新过于缓慢。2015年上市的传祺GS4,在后续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直到2018年才推出了毫无诚意的改款车型,凌云翼前脸几乎成了传祺的传家宝,而这时的竞争对手们却纷纷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车型。
与此同时,传祺GS4的产品口碑也出了问题。在投诉网站上,传祺GS4一度稳居质量投诉榜单前十名,变速箱、车身附件和电气系统都是投诉重灾区。频发的质量问题,也反映出广汽传祺在技术实力上的落后。产品竞争力下滑、质量没保证,再加上当年传祺GS4“断裂门”事件的发酵,消费者自然也对广汽传祺失去了兴趣。所谓的“传祺速度”,也成了昙花一现。
产品布局很丰富,但思路错了
但广汽传祺似乎并没有痛定思痛,从广汽集团的官方数据可以看到,过去的三年中广汽集团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资金分别为51.25亿元、51.65亿元、65.26亿元,相比同期3954.98亿、4297.55亿、5146.05亿元的营收数据,研发投入占比实在有些少。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另外几家自主品牌。2022年,比亚迪营收4240.6亿元,自主研发的投入却高达202.23亿元;长城汽车2022年的总营收为1373亿元,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了121.81亿元;吉利汽车在2022年营收1480亿元,研发投入虽不如前两家多,却也有84亿元。不重视自主研发,自然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当然,这也与广汽传祺自身的经营思路有关。
看看广汽传祺的产品布局,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完善,轿车、SUV、MPV,覆盖到了各个细分市场,但就是销量没有起色,也没有一个爆款。
其实广汽传祺旗下的这些产品,多数都是以合资车型的平替出现的。觉得汉兰达贵,那就买我的GS8;奥德赛挺好,就是超预算,来看看传祺M8;思域都成街车了,但我还是买不起,这不还有影豹吗?
其实放在几年前,这样的思路问题不大,当初哈弗H6的爆火也是走的这样的路线。但当这些合资产品失去竞争力之后呢?尤其是近两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涌现,让很多合资车型都显出了疲态。更智能、更平顺、能耗更低的自主插混产品,把合资车型的市场蚕食了不少,这个时候谁还愿意选择一个合资平替?
换帅过后的传祺,能走多远?
销量主要靠合资,自主品牌很拉胯,这是很多“国企”品牌的通病。但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的广汽集团,为什么依然没能在战略转型方面跟上时代?
2019年7月,张跃赛从任期已满三年的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手中接过了指挥大旗。如今4年过去了,张跃赛仍在担任广汽乘用车总经理。或许是对广汽传祺目前“二线自主品牌”的成绩比较满意,又或是想让即将年满60岁的张跃赛安稳退休,广汽集团的职业经理人改革似乎进行得很有弹性。
而在2022年12月出任广汽传祺销售公司总经理的黄永强,似乎也很难给张跃赛送上一份满意的退休大礼。曾担任广汽丰田副总经理的经历,让黄永强对混动技术格外看重,但不论是丰田的THS混动还是广汽自己的GMC2.0混动系统,目前都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甚至丰田都已经跑去和比亚迪合作。
看着难有起色的“影”系列、早已不复当年的SUV产品线,以及表现不错但难挑大梁的MPV车型,张跃赛与黄永强可能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车叔总结
广汽传祺的现状,称不上有多难,至少没到那种“要活下去”的困境。但想再进一步,也不是易事,更不要提重现过去的光辉了。纵观广汽传祺近些年的发展道路,产品迭代慢、技术研发差、质量品控弱,以及发展战略的失误,就像服下了一剂慢性毒药。想要在新能源领域另寻出路,失去了先机的广汽传祺也没有了发力点,再加上广汽埃安已经独立,广汽传祺的炊锅里真的没有几粒米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