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民生视角看车市/左右观车报道——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可能很快会出结果,两家投资主体——三菱汽车、广汽集团已商定,将为三菱汽车退出作最终谈判。
谈判的结果,我们认为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双方达成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的最终谈判,在此前提下,按照相关程序履行退出手续;二是双方达成一致,保留三菱品牌,向新能源转型发展,并同步实施注资,或者吸引新的战略投资方,盘活三菱品牌。两种谈判结果,你认为会倾向哪一种?
据了解,三菱汽车已决定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就“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与合作公司广汽集团作最终谈判。这一决定对合作双方来说,都面临着重大抉择,对三菱品牌来说,是一次退与进的考验。
如果印证了市场的传闻,三菱退出中国市场,意味着双方的投资以失败收场;如果在中国保留三菱品牌,实施转型发展,或许还有补救的可能,双方股东的颜面也不至于太过尴尬。
要是经营得好,三菱汽车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地步。这也正是三菱汽车败北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2018年-2022年,广汽三菱从14.4万辆的销量巅峰,一路下滑至3.3万辆,5年间跌幅接近八成。今年1-3月,广汽三菱的产销量分别只有3368辆和3969辆,同比继续下滑超过50%以上。
其主要原因,我们归结为:产品线单一、产品力不足和电动化转型太慢,以致于失去了大好市场,最终导致销量崩塌。
经营不善也必然导致广汽三菱的财报数据越来越差。广汽集团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广汽三菱的资产总额为59.61亿元,资产负债已达到59.53亿元,资产负债率扩大至99%。
面对恶化的财务数据,双方股东并没有立马放弃,而是选择挽救。
在去年上半年营收为18.22亿元,利润亏损达5.15亿元的背景下,去年9月广汽集团向广汽三菱紧急输血10亿元改善现金流。今年6月,广汽和三菱又按照各自所持股比再次向广汽三菱提供总额不超过18.84亿元的资金支持。
但是,两次输血,并未能改变广汽三菱的现状。
今年7月,广汽三菱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信中称产品受市场转型影响,销售远未达预期,经营陷入困境,公司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这封信,其实也是间接承认广汽三菱确实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一个证据。
三菱汽车作为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市场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三菱汽车未能与时俱进,其应对能力之弱最终交出了一份较差的成绩单,双方股东还要为此不断输血,即使填窟窿仍是个无底洞,面对这种情况,三菱汽车做出了停产的决定,以重新评估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必要性。
在这方面,广汽集团虽然着急,但其表现似乎不如三菱那么迫切,难道这是在“逼迫”三菱主动“喊停”,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发展策略,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据此前报道,双方谈判的结果,广汽三菱合资公司将保留,但预计三菱汽车将撤回投资,位于湖南长沙的工厂将作为广汽集团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使用,将把对雇用的影响降至最低。
谈判的结果究竟如何?要想获得答案,恐怕还需要时间去论证(喜欢点个关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