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即将落下帷幕。近千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超百台新车现场发布的这场盛宴,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技术与产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也预判了未来五年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品牌在某些领域已经具备全球领先的优势。
回顾以往,感慨万分。4年前的上海车展,轰动一时的是身穿“刹车失灵”上衣的女子站在车顶维权。当时的造车新势力还处于百家争鸣状态,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考验。2年前的上海车展,是新冠疫情后首次举办的车展,外国人围在比亚迪展台前,开始相信他们此前看到中国汽车的视频是真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打动全球。今年的上海车展,没有网红捧场,一大波新势力也逐步退场,而大家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到产品力上,安全成为品牌向上的核心竞争力。
把时间轴拉长,车展折射出这个产业发展的跌宕起伏:新势力从喧嚣沸腾到格局相对稳固,产业和技术趋向成熟;电动汽车逐步成为主流,国外车企从质疑到跟进再到猛踩油门……不再高调“吹牛”的上海车展,车展整体氛围也更倾向于严肃和技术化的表达。这或许是车展本应有的姿态。
高阶智驾不见了,反复提安全
今年,受小米汽车燃爆事件影响,各大车企绝口不提“高阶智驾”,而是用“辅助驾驶”或者“组合辅助驾驶”“全场景辅助驾驶”等词汇来替代。
与此同时,多家车企高管反复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底线”,与之对应的是,“送智驾就是送司机”“零接管”等说法则不见了。
“在官方明确规范智能辅助驾驶宣传口径和技术认证后,对于埃安这种拥有技术储备和相对老实的企业更加有利。”广汽集团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肖勇如是说。
如何提升安全,自然也成为此次车展上一大关注点。有意思的是,世界模型很热,包括地平线、商汤绝影、小马智行、卓驭等,都纷纷提及世界模型。世界模型能够模拟泛化现实物理世界;现实中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在3D重建世界模型里面复现。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表示,在AI时代,90%的用户行为数据不值得学习。理由是,大部分人类司机的驾驶技术和习惯并不好。比如刹车太急、拐弯不够从容。
那为什么世界模型就可以?打个比方,Alpha最早是模仿人类下棋,但后来通过强化学习,自己和自己对弈,生成过往人类根本没下过的棋,这时候,全世界最顶尖的棋手,也只能甘拜下风。
当然,这不意味着路测没有意义。一方面,通过路测来丰富世界模型,另一方面,研发出新的算法、新的模型,需要通过路测来验证。
仅仅有聪明的车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的路。“很多原来喊‘无图智驾’的企业,又来找我们要地图和实时信息了。”四维图新CEO程鹏颇有些“得宠”。显然,当下的舆论环境利好于四维图新,不过,地图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地图了。而是从静态图层进化为世界模型驱动阶段必不可少的动态数据引擎,在提升单车智能水平、减少算力制约、应对突发情况预警等应用场景中,都有很大的提升。
甚至,一些信息可以做到几分钟级别更新。比如前车具备单车智能能力,哪个地方有封闭、施工,就可以告诉后车——实时路况通过前车映射到地图上,精准匹配到车道上再发给后车。
还有一些科技公司也纷纷展示了各自的安全技术。比如均胜电子、佑驾创新等,推出驾驶员监测系统与集成离手检测功能,可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一旦检测到驾驶员出现如双手脱离方向盘等分心驾驶行为,系统会依据车辆的安全策略及时提供分级预警或多元化提醒措施,有效降低辅助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航盛电子则推出全景视域增强显示系统,即便在强逆光或极端视角场景仍能保持无重影高清成像,投影清晰度较传统方案提升3倍。这种技术也可以避免驾驶员低头看屏幕而产生分心。
安全,正在成为中国品牌“向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网红退场,更聚焦产品力
今年,意料之中,小米创始人雷军,没有出现在展台上。
其实,网红不网红,归根结底,汽车还是要靠过硬产品说话的。小米汽车虽然有不成熟,但消费者还是会因为它的产品力而买单。
4月22日,有媒体机构公布了最新一周的新势力交付数据:2025年第16周,小米SU7交付总量达7160台,仅次于理想汽车的8820台和零跑汽车的8590台,超越了蔚来、问界、小鹏等一众“老将”,首次位居新势力前三。
去年北京车展上,雷军被誉为“行走的流量包”,这次他没来,但被称作“流量双雄”的另一位——“红衣大炮”周鸿祎却如约而至。今年的上海车展,他有没有独自收割一波流量呢?令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次流量攒积是因为拒绝了“卤鹅哥”的投喂,与逛车展本身没有多大关系。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没有了舆论的狂欢,周鸿祎默然发现,自己并没有“网红体质”。这背后根源还在于,周鸿祎已经没有新的故事可讲,毕竟他此前的故事,年轻人或者车圈已然不关注,而且,去年北京车展上,周鸿祎好歹还可以拿投资哪吒汽车说事,现在哪吒汽车都已经从车展上消失了,周鸿祎就更没什么可讲的了。
一句话,周鸿祎无法拿产品力说话,强行蹭车展的结果就是“泯然众人矣”。
没有闹剧、没有话题人物、没有疯狂的“技术新词”,新势力也难以收割流量。当“网红”不再冲击车展时,人们会集中注意力去关注更多产品和技术的细节。
比如,“老外”串门的频率就多了不少。奥迪和宝马的高管纷纷去小鹏和蔚来等新势力展位;大众、保时捷、法拉利和宾利的高管竞相围观比亚迪仰望U8,他们纷纷钻进车厢,各种触摸车内细节,还拿起相机仔细拍摄;就连国产的供应链企业均胜电子、黑芝麻智能等,也都在展台迎来了德国车企的高管。
当更多国际车企高层主动和国内车企高层交流和互动时,也就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地位和技术实力愈发平等了。
卷到“飞起”,新赛道现场PK
往年的车展因为价格战卷到“飞起”,那么,今年的车展少了浓烈的火药味,却同样卷到“飞起”。这里的“飞起”,自然指的是车企在另一个赛道——低空经济的竞争。今年车展上,不少车企都展示了机器人和飞行器。
长安汽车展示了其与亿航智能携手推出的飞行汽车。该款飞行汽车最大航程30公里,最高飞行速度130公里/小时,按照计划今年底将完成试飞。
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也在此次车展上展出。据悉,自去年完成首次公开飞行后,“陆地航母”已进入商业化落地的攻坚阶段。
广汽旗下高域(GOVY)此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参展,并在现场展出了其量产级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r。
此外,红旗首款豪华飞行汽车“天辇1号”首发亮相,奇瑞带来其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就连供应商也不闲着,亿纬锂能带来了其低空飞行器电池产品及解决方案;欣旺达动力展台,则展示了搭载其电池的航天时代飞鹏FP-981C“射手座”垂起复合翼无人机系统。
“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正展现出多元的一面。
其实也不难理解,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飞行汽车,背后有着共通的供应链基础,新技术可以为车企的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还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塑造更具科技感的品牌形象,当然,车企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新增长点。
不同的是,汽车厂商最突出的是制造和量产能力。这不禁让人们对飞行汽车又多了一些期待。
供应链走到台前,为行业降本
今年的车展,主机厂继续秀肌肉,但供应链企业也藏不住了,纷纷走到台前。
近10万平方米的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堪称宝藏展区,包括采埃孚、博世、安波福等全球百强零部件供应商组团出征,带来本土化最新成果。
地平线、Momenta、科大讯飞等国内科技领军企业也加入“全球首发”阵列,彰显中国在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硬核实力。
能源、通信等前沿技术也纷纷“上车”,比如联发科,就推出了智能座舱芯片。“汽车+”的创新范式不断拓展,汽车正加速向智能终端进化。
面对汽车厂商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供应商毫无疑问承受着降本的巨大压力。而车企一边要求供应商“割肉”,采购价每年下调10%以上;另一边还坚定表态要走“全栈自研”道路。
于是,很多人开始感慨供应商活得如此艰难,果真如此?并不全然。
程鹏曾提到,车企投10亿元,卖10万台车;供应商投10亿元,理论上可以卖给全市场10家客户上千万台车。同样的研发费用,分摊下来却成本迥异。换句话说,供应商用了主机厂的一份力气就能干完十份的活儿。
但在主机厂内卷之下,供应商自然也是“最受伤”的那位,甚至被要求“一刀切”降价时,基本都无还手之力。但这并不是主机厂与供应链该有的关系。车企强调“全栈自研”不可怕,因为这种做法只是主机厂为了提升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含金量,它们意在表达其具备全栈整合能力,亦或更准确地说是“全栈可控能力”。
可怕的是什么呢?是主机厂让供应链过度卷入价格战之争,而供应商不再有进取之心。
程鹏认为,供应商加大研发其实是在给车企降成本。“比如过去自动泊车功能需要单独的一个盒子,采购价比较高,但四维图新把盒子取消了,通过算法优化,可以充分调用闲置算力跑泊车算法。”
无论是主机厂还是供应链企业,共同目标是推动智能的变革和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主机厂与供应链是共生关系,重新审视两者如何更好地协同发展,很有必要。
爱点评
“油门”轰到底的智驾宣传,终于在这一次车展上踩了一脚“刹车”,这也折射出行业从喧嚣到冷静的蜕变。安全成为共识,也自然会推动各种技术百花齐放,丰富安全产业生态,各家车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持续打磨技术,以更惊艳的产品让消费者买一个放心、安心。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