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一季度中国进口车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1-3月进口汽车9.5万辆,同比下降39%。
从2017年的124万辆,到2024年汽车进口70万辆,进口车销量一直在逐级下滑。但2025年一季度如此巨大的跌幅,也是相当罕见的。9.5万辆的进口量和39%的同比跌幅,再次印证了这一市场的持续萎缩。
这一现象并非孤立,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从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到消费需求的结构性转移,再到国际关系的复杂影响,进口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去泡沫化”进程。
雷克萨斯ES成进口车最后的颜面
从进口国别的具体结构来看,过去中国进口车主要来自于日本、德国、美国,这与过去我们国内合资品牌的市场格局是基本一致的。
来源:崔东树个人公众号
今年一季度虽然各进口国都大幅下滑,但排名基本上不变。排在第一的仍然是日本,进口量达到30517辆。而这其中,居功至伟的当属雷克萨斯。而雷克萨斯品牌下,最重要的进口车就是雷克萨斯ES。
在某平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进口车销量Top20榜单中,前五席位雷克萨斯就占了三个席位。其中雷克萨斯ES的销量更是达到25166辆,换句话说,雷克萨斯ES一款车就占了整个日本进口车销量的八成。倒不是说雷克萨斯ES这款车有多优秀,而是雷克萨斯一直坚持进口在早年间积累的品牌口碑,叠加目前大幅的降价促销,让很多还有雷车信仰的人愿意为之买单。因此在其他品牌普遍受到中国新能源车冲击的当下,雷克萨斯反而还相对坚挺。
而德系三驾马车BBA现在在中国市场都受到来自中国品牌的冲击,进口车方面自然也受到影响,因此德国进口车大幅下降了35%。美国车近年来更是深受排量、关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更是暴跌67%,一季度仅进口了8871辆,还不如斯洛伐克进口量高。
为什么有钱人不买进口车了?
进口车曾经就和其他进口商品一样,属于高端、有钱人的消费。但现在勉强还能算卖得好的雷克萨斯,在一众进口车当中也是属于最便宜的。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不买进口车了,说来说去都逃不开这几个原因。
国产汽车的崛起,导致消费分层,是进口车市场萎缩的核心驱动力。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50%,越来越多寻求向上突破的中国品牌开始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特别是在30-50万这个人们更看重产品体验而不是品牌情怀的价位段,像是理想、蔚来、腾势、极氪、问界等等品牌都比进口车更具吸引力。这种“本土替代”不仅体现在价格优势上,更在于技术迭代速度——国产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已形成对进口燃油车的降维打击。
非豪华进口车在冲击下几乎崩盘,像雷克萨斯这样的主流豪华品牌只能靠降价应对,只有超豪华品牌还能靠情怀和稀缺性保持高位的销量。这就导致购买力并未显著猥琐的超高端消费群体,会趋向于集中消费超豪品牌;而原本有能力买进口车的中产阶级,要么就会选择雷克萨斯这类现在看起来性价比较高的进口车,或者直接退出转而选择国产高端新能源。这一现象映射出消费升级中的“理性化”趋势。
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生产进一步压缩了进口车空间。例如,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通过合资模式扩大国产比例,而保时捷因未实现本土化,一季度进口量同比近乎腰斩。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既降低了成本,又更贴近市场需求,使得进口车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地缘政治与关税政策对进口车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自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进口车规模从28万辆锐减至2025年一季度的8870辆,跌幅达66%。2024年中国对美加征10%的大排量汽车关税,进一步推高了福特、雪佛兰等品牌的进口成本。此外,全球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加剧了进口车生产和成本压力,而国产车凭借本土供应链优势,抗风险能力显著更强。
写在最后:
进口车市场的衰落,本质上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缩影。国产新能源车的崛起不仅改写了技术路线,更重塑了消费者对“豪华”与“价值”的认知。
未来,进口车市场的萎缩或将成为长期趋势,若想破局,需在电动化、本土化和品牌独特性之间找到新平衡点。比如加速推出电动车型以应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强化品牌的稀缺性和个性化服务,避免与中国高端车的正面竞争;又或是索性加快国产,通过本土化合作来降低成本重获市场。
这场变革,既是对传统巨头的考验,也为新玩家提供了颠覆市场的机遇。(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