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6月26日,注定是汽车圈里不平凡的一天。小米YU7上市之夜,全国各大小米汽车门店灯火辉煌,宛如一颗璀璨的科技新星照亮夜空。门店外,车迷与“米粉”们排起长龙,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兴奋;门店内,精心布置的场地科技感与未来感十足,巨大的海报展示着小米YU7炫酷的外观,吸引着每一个到场者的目光。
雷军热情洋溢地开场,小米YU7正式亮相。这台酷似法拉利Purosangue的纯电产品,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上市开售3分钟,锁单量便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高达24万台,这一惊人的数据,让小米YU7成为车圈顶流,也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现象级事件。然而,在这火爆的销售场景背后,超量预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浮现。
超量预定的“甜蜜烦恼”
超量预定带来的首要问题,便是交付周期的大幅延长。目前小米汽车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15万辆,实际产能利用率达200%,月产能2.5万辆;二期工厂虽已竣工,但产能爬坡需要时间。以当前的订单量来看,即使双工厂都满负荷运转,处理完这24万订单加上15万的SU7积压订单,至少需要7、8个月。这意味着,许多早期锁单的用户可能要等待4-6个月,甚至部分用户要等到2026年才能提车。
长时间的等待,极易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在如今快节奏的消费时代,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当他们满心欢喜地预定新车,却要面临漫长的等待时,抱怨在所难免。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选择退单,转而购买其他品牌的车型。这不仅会导致小米汽车失去部分潜在客户,还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从市场层面来看,超量预定还可能影响二级市场价格和二手车残值。由于新车交付周期长,市场上小米YU7的现车数量稀少,势必会引发二级市场的炒作行为。“牛牛们”早就做好了趁机抬高价格的准备,导致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才能买到车。而对于二手车市场来说,新车市场上的“一车难求”和价格坚挺,让小米YU7有了较高的残值率,“新能源车不保值”的传统观念,在小米汽车这里是行不通的。
理性调控:每月限量预定交付策略
假如我是雷军,考虑到目前小米汽车工厂的实际产能情况,我会采取小米YU7每月限量10000台进行预定交付的策略。每月的7日定为“小米YU7日”,晚上7点17分17秒准时开抢,这一独特的设定,就像给消费者设定了一个期待已久的节日。
这样的做法,首先能够力保当月预定,下月交付,大大缩短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消费者无需再为漫长的提车周期而焦虑,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开上自己心仪的新车。对于第7777名成功订车的用户,雷军亲自交车,这一举措具有多重意义。从品牌层面来看,它体现了小米汽车对消费者的重视和关怀,能够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
当第7777名用户从雷军手中接过车钥匙时,这一瞬间会成为媒体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的传播,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小米的诚意和用心。从消费者层面来看,能够成为第7777名幸运用户,获得雷军亲自交车的特殊待遇,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惊喜。这会激发其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他们更加期待参与到每月的抢购活动中来。
限量策略及后续调整战略
持续制造供不应求的场景,是这一策略的重要优势。每月限量10000台,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显然是供不应求的。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他们觉得小米YU7是一款非常抢手的车型。就像苹果新品发布时,消费者往往会排队抢购,小米YU7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一种稀缺感和高端感,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同时,这一策略还能弥补当下产能不足的情况。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限量预定交付,能够让工厂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避免因订单过多而导致的生产混乱。工厂可以根据每月的预定数量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每一台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车辆都符合高品质标准。
等到2026年,小米汽车产能逐渐提升以后,再逐步放开每个月的预定量。比如每月增加到20000台,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产能的提升,小米汽车有能力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新车,此时逐步放开预定量,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实现拥有小米YU7的梦想。
最后扯扯
小米YU7上市的火爆场景,是小米汽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超量预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超长交付周期,引发的政策变动、购车成本增加已经成为了部分小米YU7准车主维权的焦点。如果采用“每月限量预定交付策略”,则能让品牌和车型持续在市场上保持热度,避免因为交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还是很有意思的。你认为呢?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