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编者按:
车坛怪象再现,“保密协议”不保密。
曾几何时,但凡车企要推出一款重磅新车,或是将现有车型改款换代,都会提前邀请媒体,前去静态品鉴或是动态试驾。车企希望能够在新车亮相上市前,提前储备一批待发图文和视频,等到新车上市当天集体刊发,以获得更大的流量和声量。
故而车企基本都会与参加的媒体提前签署保密协议,约定见刊时间。此前,大家也挺守规矩,基本都是按照协议约定,过了保密期后再行上刊。
然而,伴随着自媒体、网红达人的数量陡增,入行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不守规矩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人可能真的是看错了时间,后台编辑误操作导致提前上线;但也不排除有人是明知而故犯,试图通过“抢跑”来赚取第一份流量,成为各大平台上的“首发者”。
抢跑者到底获得了多少流量咱们暂且不谈,但他们的不守规矩,一定会换来同行的鄙视,可能还有车企的天价违约罚金。令人颇为不解的是,这一本不该成为现象的现象,在今年出现的频率着实太高了些。
开年至今,已超5起“抢跑”案例
案例一:“晚8看成早8”,知名博主陈震团队“抢跑”领克900
1月3日晚,原本是领克新车型领克900正式与公众见面并公布车型名的大日子。然而就在当天上午,知名汽车博主陈震创办的汽车自媒体账号“萝卜报告”却提前泄露了领克900车型的相关信息,该账号将此前拍摄的新车静态品鉴视频,提前于保密协议中约定的刊发时间12个小时出现在了各大平台之上。
此举导致领克900还未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各大平台上就已经有了该车的品鉴视频。对此,领克汽车委托律师事务所向“萝卜报告”账号的公司主体发去了律师函。
律师函中指出,由于萝卜报告提前泄密关于新车的相关信息,导致大量用户在互联网扩散该视频的截图与内容,影响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有序推进领克L946(900)传播的节奏,严重侵犯了委托人的商业秘密权益,对委托人官方的新品发布及市场推广等活动造成了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因此要求“萝卜报告”在收到律师函告后5个工作目之内联系委托人并按照保密协议第7条一次性支付赔偿金500万元。
1月5日,陈震在其微博账号中发布了道歉视频,并对此事做出了说明。据陈震表示,该事件主要是因为后台同事误把保密协议中的约定刊发时间,即1月3日20:30定成了早上8:30,造成了新车的信息提早被披露,给品牌方的发布会流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彼时,陈震表示已经收到领克方的律师函,会积极配合解决问题。最后,陈震还提及相关负责更新的同事已经自动离职。后续会检讨现有的流程,杜绝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几天后,陈震发文证实已赔付领克汽车500万元违约金,并表示引以为戒。
案例二:疑似小鹏G7被“抢跑”,小鹏汽车法务部上线未点名
6月10日,小鹏汽车法务部发文称某自媒体违反保密协议泄露拍摄内容,已取证并将追责。官方在内容中指出,在近期公司组织了新车型产品拍摄活动,某汽车自媒体受邀参加拍摄后违反《项目保密协议》约定,泄露产品拍摄内容,对公司的经营带来严重干扰及不利影响。
最后小鹏汽车法务部表示,已完成取证并启动追责程序,将追究该泄密自媒体的法律责任。
由于未点名被泄密车型以及泄密自媒体账号名称。网友只能猜测,被泄密车型疑似为第二天(6月11日)正式亮相的新车小鹏G7,而泄密媒体至今没有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9月,小鹏P7+同样因为被自媒体提前泄密而通过其法务部微博账号发布了追责声明。
案例三:步陈震团队后尘,又一家自媒体定错时间抢跑小米YU7
6月26日,汽车博主“-_-二师兄官方”在B站平台上,发布了一段小米YU7试驾视频。据了解,当晚上市的小米YU7,其媒体试驾视频解禁时间为6月26日晚上10点,但该博主似乎犯了陈震团队同样的错误,将晚10点定成了早上10点。
虽然博主很快就将视频删除下架,但已有不少网友已经进行了下载,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此事引起热议后,博主在个人账号发文解释称:确实是分发平台定时错误,师兄不辩解,已与品牌取得联系并诚挚道歉,同时积极承担责任,后续有进展再同步。但是这并不影响小米YU7是一台好车。
据笔者从参与试驾的媒体处了解到,小米YU7试驾时与媒体同样签订了500万的保密协议,如果该博主真被小米汽车追究责任的话,或将要全额赔付500万元。
但笔者查询了小米汽车的官方账号,并未对此事做出追责声明。结果,当晚小米YU7也创造了中国汽车乃至整个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爆单”奇迹。
案例四:又是领克,这次“抢跑者”变成了“吃瓜者”
7月4日,原定于当晚首秀的领克10 EM-P产品图被提前泄密发布。有意思的是,此前因为抢跑赔付领克违约金的汽车博主“陈震同学”发文表示,这回想“吃个瓜”,看到底是谁给领克汽车支付500万元违约金。
而领克穆军也对此事做出回应,其表示与陈震老师无关,具体泄密出口还在调查。
三天后,微博名为“WEIQ红人营销平台”的账号发布了致歉声明。该账号表示,此次提前泄露领克10EM-P产品图是因该方平台系统故障所导致。其表示,将承担全部责任。
对于该账号大多网页并不认识,但据其致歉声明的公章显示,该账号公司主体为:天下秀广告有限公司。
半年内,接连遭遇新车被“抢跑”,领克也算是今年车坛的独一份儿。
案例五:理想i8内饰被提前泄密,保密违约金1000万元
最近一起案例发生在昨日。
7月14日早上,一组理想i8车型的内饰图片在网络曝光。作为理想汽车今年最重磅的一款新车,该车将于7月17日开订,7月29日正式上市。
而据曝光的内饰图片显示,虽然拍摄者是在车外,但已将车辆的大部分内饰设计进行了曝光。因此不少媒体猜测,这张提前泄密的图片可能出自提前参与拍摄的媒体。据相关参与提前拍摄的媒体同行披露,此次理想汽车与媒体签署的保密协议中,约定违约金额为1000万元。
对此,理想汽车官方暂未做出回应,但若证实是媒体提前抢跑,泄密者则可能遭到理想汽车的追责索赔。
保密协议不保密,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除了笔者不完全统计的上述5起抢跑案例,或许还有其他案例发生,只不过可能因为没能引发热议,或是车企与媒体双方快速达成了解决办法,而没有闹到广为人知。
即便如此,也不禁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为何,保密协议不再保密了?明明约定了巨额违约金,那些媒体同行或是网红达人们,还会屡屡犯禁?
在笔者看来,原因可能出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被泄密的汽车品牌来看,基本上都是新势力或是传统车企的新成立品牌。
这些品牌有个共性,即拥有较强的互联网属性。它们喜欢也需要更多的网络大V、流量红人来参与提前拍摄,以便能够带给它们更多的流量红利。
然而,这部分被邀请提前拍摄的媒体当中,除了部分媒体可能真的是看错时间误操作所导致提前泄密外,还有个别同行大概率是被流量两字给洗了脑,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挑战边界。
一旦车企没有因为他们的提前泄密而较真,对其追责索赔,那么他们的此举可能就会为其带来大量的曝光和后续的诸多可能性。
其次,说回品牌本身,这些新势力或是传统车企新品牌们,其本身的活动安排和协调机制就不完善。加上可能没有聘用专业的公关团队来操办此事。
因为据笔者了解,很多新势力品牌举办的上市发布、媒体试驾等活动,其执行人员可能是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临时找的兼职人员,没有找专业的公关执行团队来做,这就为此后的泄密埋下了伏笔。
笔者也曾参加过多个品牌的提前邀请拍摄活动,其中有的品牌活动执行人员会详细告知保密协议的约定时间,并在后续过程中予以多次提醒。而有的执行人员,仅仅是让你快速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对于约定刊发时间并没有做详细和明确的说明。
当然,这也不能怪到执行人员的身上,作为签署协议的媒体,有义务也有责任看清约定时间,并严格按此执行。如果这都做不到,只能说明目前的所谓“媒体”,门槛实在太低。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品牌方对于提前泄密与否,本身并没有强烈的反对或是坚定的态度,甚至不排除有个别品牌还希望借此事件,实现“另类出圈”以获得更大的流量和讨论度。
而之所以会在事情引发热议后站出来表态,发布追责声明,也存在安抚其他被“抢跑”媒体的可能性。否则,你无法解释那么多的巧合和误操作,而且有的你根本看不到后续。
总之,“抢跑”事件频发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不够所导致。同时也说明了,个别媒体的刊发机制也存在漏洞和待完善的地方,否则不会重复犯着这些本不该发生的错误。因为有的理由用一次可能还有人信,第二次难免怀疑其可能性。
最后也奉劝各大车企,不止是新势力们,在筛选参与提前拍摄的媒体和选择具体执行的公关团队这两件事上,还是稍微上点心。因为有的流量并不一定能够为你带来红利,反倒有可能暴露你的老底。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