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已成为绝对主角,市占率有望突破70%,包括零跑在内的所有自主品牌,都需要尽可能迅速地抢占阵地,这一阶段的竞争更为激烈,窗口期也更短,是谓「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文丨智驾网 零酱
编辑丨雨来
在全新零跑C11的发布会结束后,智驾网问了董事长朱江明一个问题:
「今年是零跑造车十周年,如何评价零跑现在这个时间节点?」
「解放战争。」
朱江明用了一个颇有深意的代指类比当下零跑所处的市场环境。
如果延续他的战争叙事逻辑,当天发布的全新C11如同零跑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
所以,接下来要怎么打?
01.
C11跑通零跑模式
7月10日,全新零跑C11正式上市,新车依然兼有纯电/増程动力形式 ,其中纯电版14.98万-16.58万元;增程版14.98万-15.98万元,起售价与老款相当,但顶配版直降了4万元。
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这次的年度改款涉及到造型、座舱、续航、辅助驾驶、驾控以及安全六大维度,超过48%的核心零部件都进行了焕新与升级。
全新C11在外观上变化不大,取消老款增程版「密集中网」,改为与纯电版一致的封闭式前脸,贯穿式灯带+分体式大灯,另外在细节方面,新增雾凇米配色;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无边框车窗、双层静音玻璃,风阻系数降至0.28Cd。
本次升级的重点集中在体验和性能层面:
在座舱内部,新款取消了曾经的副驾娱乐屏改为17.3英寸2.8K悬浮中控屏+60寸AR-HUD+全液晶仪表,车机升级为高通8295芯片+Leapmotor OS 4.0 Plus,支持DeepSeek+通义千问双AI语音模型。前排座椅也优化为加热/通风/按摩全系标配的全新的「舒适云感座椅」 ,副驾升级为“女王座驾”带腿托。
续航方面,纯电版升级为全域800V高压平台电机功率从200kW提升至220kW,电池容量增至81.9kWh,CLTC续航达640公里(老款为580公里);增程版:纯电续航全系统一为300公里(老款为170/285公里双版本),快充18分钟(30-80%)。
在智能驾驶方面,除入门款的纯电车型外,其余四款车型新增顶置激光雷达,全车27个传感器(老款无激光雷达),搭载高通8650芯片(200TOPS算力),支持NAP高速领航、城市通勤领航、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
此外,新款C11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新增FSD可变阻尼减振器,舒适性提升20%,操控性提升10%。
我们也横向对比了零跑C11的主要竞品。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全新零跑C11延续了一贯的价格优势,且在空间、续航等方面保持领先。在发布会及后续的媒体交流环节,零跑团队针对本次升级,重点谈及了800V碳化硅平台、激光雷达以及与之相伴的智驾技术等全栈自研造车逻辑。
基于在车型软硬件上的升级逻辑,朱江明和零跑将自己定位为技术的跟随者。
「零跑不用最先进的技术,技术成熟需要时间,需要等到成本下降到最合适的时候。」
具体到智能驾驶技术,尽管朱江明旗帜鲜明的认为,VLA一定是趋势,但他同样表示,技术需要时间和积累,需要时间探路。
零跑并没有在此时给车型强上VLA,而是选择先给零跑配备激光雷达,从B10、C16到如今的C11,零跑正逐步提高激光雷达的搭载比例:
「我相信我们今年50%以上的零跑的产品都会带有激光雷达,都带有高阶智驾。」
「行业的智驾水平未来会无限接近,而明年我们就会在高通8797上用单芯片来做舱驾一体,软硬件的整合能力和成本的控制力,是零跑智驾的核心竞争力。」
曹力的看法则更为直接:
「现阶段零跑在高速、高架的智驾功能也不差,后续升级‘点对点通勤’之后,我们非常有信心说我们的这一款也做到了第一梯队。」
技术跟随的逻辑同样适用于零跑的生产环节,朱江明透露,零跑内部对产线自动化的评价是:
「我的投入,到底用人工还是智能化来替代,要看三年内你能不能拿回投资?如果超过三年,用机器、用自动化换人,那我们要商榷一下。因为技术进步太快了,三年以后,你现在要花100万,不换现在只是花50万,不合算。所以在智能化方面,我们也是跟随战略。技术成熟,投入产出比高,我们就用。」
从产品到产线的克制让零跑拥有巨大的压缩成本能力,而这番能力背后,还有超过65%零件都可以自研自产的基础在,包括AR-HUD和座椅在内。
曹力在交流现场给媒体算了笔账:
「我们65%的成本是自研的,这65%如果选择外采供应商的话,起码是15%的毛利,那65%乘15%,那就是10%。这10%就是你要硬性加上去的成本。
现实当中跟我们C11同样的配置和车型的价位,应该在20万到25万左右。所以说,假设他能够做到跟零跑同样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的话,他的成本应该在我们的售价上要最少加2万块钱。」
不仅在产品上,零跑的克制延续到了与供应商的博弈当中。
在四年前,初代零跑C11首发之时的一个亮点是,它采用了零跑自研的「凌芯01」AI芯片,但在本次升级中,零跑选择回归供应商模式,选择以高通8650芯片支持城区级别的智驾体验。
朱江明也算起了一笔经济账:
「现在车规级芯片制程基本要达到7nm甚至5nm,否则肯定拿不出手,这样的研发投入至少需十亿元,另外还需要几百人的团队,想要留住这群50-100万年薪的人才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车企来说,这样的投入太高风险太大,很难平衡成本。
「而且这两年以后就换代了,从5nm就要变3nm了, 不然的话,你又没市场,又没有竞争力了。」
那当初为什么要自研芯片呢?
朱解释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
由于四年前的零跑处于「缺芯」的困境,且当时对标产品EyeQ4的制造商Mobileye并不单独售卖芯片,而零跑背后的大华同样需要AI芯片用来做人脸识别。
朱江明整合大华和零跑的资源,研发「凌芯01」芯片。
但伴随着零跑汽车的发展,其对芯片能力和数量的要求都不断增加,朱江明选择在此时回归供应商模式,让更专业的公司来做这件事。
这背后隐藏的一个事实是,零跑的销量,早就到了必须要芯片供应商大规模供货的程度。
2024年,零跑全年总交付量达29.4万辆,同比增长103.8%,其中C11交付量超8万台,成为品牌的销量担当。即使到了车款生命末期的今年5月份,C11依然以8225辆的成绩位居中型新能源SUV销量版第四位,仅次于ModelY、宋L DM-i和自家C10。
在新款发布现场,朱江明自豪地抛出了那个最经典的对比:
2021年上市的新能源车,到今天还能持续热销、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除了Model Y,就是零跑C11。
而在朱江明的计划中,C11还将继续迭代下去:
「30年后如果零跑还在,C11也一定还在。它要像丰田的卡罗拉一样一直迭代下去,把经典产品打造成品牌常青树。」
02.
零跑开打「解放战争」
如果说C11是零跑在「解放战争」打响的第一枪,接下来怎么走?
「2022年9月IPO的时候,我说零跑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到了延安。」
站在造车十年时间点的朱江明,有了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味道。
「从今天十周年来看的话,零跑已经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不亏损,接近平衡的一个状态。我们的状态可以说完成了抗日战争,接下来就要进入解放战争了。如果解放战争也能获胜的话,那零跑就走出来了。」
当然,与解放战争不同的是,在朱江明看来,国内汽车行业已经从「敌我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
「没有什么新势力老势力之分,大家都在一个锅里。」
朱江明的观点是有数据支撑的。
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创下历年6月最高纪录。其中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7%,国内零售份额为64.2%。
可以说,自主品牌全面主导汽车市场,进入「内战时代」。
回看零跑,2025年6月零跑汽车共交付48006台,同比增长超138%。
时间扩展到上半年,零跑汽车以155.7%的同比增速成为最大黑马,累计交付221664辆,月均销量超4.8万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55万的的44%。
需要特别「夸奖」的是,零跑已经连续多月摘得「新势力销冠」。
对于这番成绩,朱江明显得很冷静:
「我觉得都是暂时的,做过销冠的很多,蔚小理都做过销冠,甚至很多做过销冠的现在都消失了,那今天轮到了零跑没什么。」
「因为哪怕你是新势力销冠又算什么呢?还是希望零跑能够持续的就是说能够在销量上有增长,我们如果永远要在新能源汽车牌桌上的话,那我们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在朱江明的「牌桌论」里,销量排第一,盈利排第二。
2024年四季度,零跑实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盈利0.8亿元,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打赢其所称的「抗日战争」。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到2024年全年,乃至2025年一季度,零跑的盈利依然为负。
朱江明清醒地意识到,零跑依然还在盈亏的平衡点的边界线上,如果不能快速增加销量、增强盈利能力、增大市场市场占有率,那零跑还是有「下去」的可能。
「威马也做过销冠,哪吒也做过销冠……」
在朱江明的时间表中,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成为「百万辆级别的盈利车企」,而2025年的目标是销量50万+和全年盈利。
他信心十足地表示:
「我们有ABCD系列,目前才出了两张牌。我们还有另外两张牌在陆续地在今年年底和明年要开始发力,聚焦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零跑计划逐步提升每一款产品的竞争力,使其成为该价格市场的明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2025年是新能源车的决赛阶段,将是新势力、中国传统车企、海外车企三者之间的正面对抗。红海竞争无可避免,零跑有信心完成目标。今年目标是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九,三年进入前五,每年进步一点。」
「解放战争」嘛,三四年也就见分晓了。
至于弹药,朱江明透露,月底要上市的零跑B01,性能完美超越Model 3,价格「就更不用说了」。
写在最后:
在小米YU7上市第二天,朱江明在高通的发布会现场坦言:
「自己昨天本来‘心情很好’,因为看到零跑的订单量很不错,结果晚上看了雷总的发布会,1小时卖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朱江明的压力显而易见,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主要变为自主品牌的「全面内战」之时,包括零跑在内的所有汽车企业需要迅速抢占份额,是所谓「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好在,零跑团队还是给朱江明吃了定心丸,他笑称:
「至少今天,我们零跑的销量还是比雷总多一点,是吧!」
翻翻国内汽车销量排行,有实力说出这句话的人,其实也不多。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