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对很多事情的发展,绝大多数人的判断都是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
比方说小米汽车的崛起速度之快,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事后诸葛亮一下,小米汽车爆火,背后有哪些功臣呢?
01
感谢天,感谢地,最该感谢的人是自己。
能在比亚迪、特斯拉、华为系的包围圈中以火箭般的速度强势杀出,小米汽车的崛起确实堪称商业奇迹。
顶着“高端纯电不好卖”、“特斯拉Model Y面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的市场认知,小米YU7这款起售价25.35万的车型在上市三分钟内大定破二十万辆,上市18个小时内锁单24万辆,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
有人说,小米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主要原因是马斯克常年摸鱼,特斯拉Model 3/Y产品力下滑导致的;
也有人说,小米要感谢华为的不杀之恩,不造车的华为没有进入整车领域,给小米留下了喘息之机。
其实,小米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超行业预期,根本原因不在外部,而在于小米自身强大的品牌力和丰富的生态体系。
小米能够打造出比所有本土车企都要强大的品牌力,来自于它15年来培育起来的“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消费者心智和雷军个人IP的破圈能力。
“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固有认知,使得大部分消费者忽略了YU 7这款车在同级竞品面前没有多少性价比的事实。
雷总的超强IP使得小米YU7的流量真的能够比友商热门车型高出一个数量级,这一点真的让人没脾气!
与友商相比,小米另一处胜出一筹的地方在于其极其丰富的生态体系。
和SU7的克制相比,小米YU7这次设计了多处磁吸点位。
不要小瞧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磁吸设计,它是小米落地“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核心落地点之一,是人车家生态的具象化载体。
它实现了硬件拓展与场景化交互的创新融合,将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成了移动的智能硬件中枢,让汽车真正成为了生活的延伸空间!
02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小米能够在汽车行业佛挡杀佛、魔挡杀魔,当然也离不开各位优秀的供应商。
如果说品牌力、生态体系这些小米独有的东西给了SU7、YU7人无我有的长板。
那么,开门做生意、面向整个行业提供方案和技术的供应商则可以确保SU7、YU7没有明显的短板。
智能电动汽车是新时代的能量载体、算力中心和第三生活空间,在这三个方面,小米做的可谓可圈可点。
能量方面,在电池上,小米全系搭载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产品,迪王和宁王恰恰是电池赛道最为风头无两的Top 2绝对头部厂商;
在电驱上,为了匹配旗下两款车型的运动、性能属性,小米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联合供应商深度自研高转速和大功率电驱,一次又一次在各个赛道上面屠榜。
算力方面,SU7搭载移动手机时代芯片王者高通的骁龙8295P、AI时代AI芯片王者英伟达的Orin X,YU7延续了高通+英伟达的瑜亮组合,座舱芯片升级为第三代骁龙8,智驾芯片升级为雷神Thor-U。
小米在YU7上搭载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消费级芯片第三代骁龙8这件事,一度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给话题性有余、专业度不足的媒体老师们带来了一波不明所以的流量。
关于消费级芯片上车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雷总在YU7的发布会上选择了非正面回应。
雷总表示,虽然YU7使用了工况更简单、寿命更短的消费级芯片,但是,搭载第三代骁龙8的核心板通过了车规级的测试。
而且, 尽管这种设计可能无法满足15年之久的汽车生命周期,但是,核心板的寿命至少可以保证十年的时间。
第三生活空间方面,米链IoT设备供应商给SU7、YU7的玩法带来了不一样的想象,这是小米独有的优势,也是友商追不上的地方。
03
既生瑜,何生亮?!
如果诸葛亮和周瑜没有在同一个战场上,大都督也能绽放出万丈光芒。
小米和华为这对相爱相杀的冤家堪称智能手机领域的一时瑜亮,到了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虽然两家在舆论层面依然是你来我往、剑拔弩张,但实际上这两家企业并没有奔驰在同样的赛道上。
小米作为整车企业,是汽车产业链的链主,能够力出一孔,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击穿市场。
为了规避重资产风险、追逐最丰厚利润而选择坚决不造车的华为虽然非常强势,但也不过是链主之下的技术供应商。
由于一界变五界,再加上HI模式合作伙伴的扩容,与华为合作的车企甚至都无法共享已经碎片化了的华为品牌的光环。
正是因为华为的追求不一样,合作车企无法借力华为的品牌优势,避开了与华为正面较量的小米才能凭借本土独有的品牌力优势大杀四方,产生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的膨胀。
独享品牌优势的小米膨胀归膨胀,正在各个链主旁边大块吃酒肉、大称分金银的华为未必会向小米投来艳羡的目光。
截止到25年上半年,小米SU 7累计销量接近三十万辆,创下七八百亿的营收,却尚未实现盈利,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早在刚刚起势的2024年上半年,就已经凭借刚刚过百亿的营收实现了大幅度盈利。
此外,在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智能化方面,虽然华为在辅助驾驶上大幅度领先小米等友商,但辅助驾驶毕竟不是自动驾驶,还不足以真正扭转竞争格局。
所以,即便小米YU 7辅助驾驶能力一般,也无妨它在三分钟内拿下20万辆的大定定单。
而且,相较于华为独具特色的鸿蒙座舱,小米基于安卓体系+丰富APP生态的澎湃座舱丝毫不遑多让,这是小米能够抵挡得住华为系车型冲击的又一道防火墙。
现在来看,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复制小米历经15年时间打造出来的国民品牌优势,也没有任何一个车企掌门人能够具备雷军那么强大的影响力,小米汽车的成功已经无法阻挡,早点认清这个现实吧!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