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7月18日晚,宝马集团官宣与南京市建邺区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全资子公司——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公司将由华晨宝马全资持股,作为宝马集团在全球布局中的第六大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同时也是其在亚洲的最大规模研发基地,将承担宝马在华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关键职责,并服务全球业务。
在过去数年中,宝马在中国持续深化本土布局,完成从制造体系、本土产能向研发能力、技术决策前置的战略演进。此次在南京落子,不仅是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扩建数字技术中心的常规动作,更标志着宝马在新世代智能体系的核心底层——数据、软件、算法与人机交互,将正式由“本地适配”迈向“本地主导”。
从“侧翼”到“主阵地”,宝马“南京战略”的扩容逻辑
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设立,并非“空降”而来。这一研发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2021年的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作为宝马集团在中国三大创新软件公司之一,南京团队原本就承担着重要的技术研发职责,主要为集团在中国及全球市场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如今,南京从区域分支上升为宝马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不再只是服务中国市场的“本地支持”,而将参与到宝马全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与落地执行——为宝马全球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并加速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研发与量产进程。
宝马集团在官方表态中指出,南京在技术人才、创新生态与政务协同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是打造数字能力核心平台的理想选择。而在这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是——宝马需要一个能够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同时具备全球协同研发能力的节点城市。南京,恰恰在这两方面达成了平衡。
此次设立的南京公司,将承接宝马“新世代”车型在智能化领域的大部分本地研发任务。这不仅是对新产品数字功能的支持,更是对一整套智能化架构的承接——包括智能驾驶辅助、车机系统、AI语音助手、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OTA等多个维度。
作为宝马集团在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的重磅战略车型,BMW Vision Neue Klasse 是一场体系级的技术重构。其背后的核心,是一个彻底重写的软硬协同平台——Neue Klasse平台。这套架构不只是造电动车,更重要的是支持自动驾驶、多模交互、虚拟智能体、持续迭代与用户数据闭环。
宝马明确表示,这类产品将不再以传统工业制造逻辑为主导,而是以“数字驱动”为核心。南京中心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数字核心“内生化”的课题。
过去,宝马的创新体系多由欧洲总部主导,中国团队更多承担本地适配。而如今,中国市场复杂度更高、响应周期更短、场景落地更快,逐渐成为BMW数字化能力试炼和沉淀的真正主场。南京中心的升级,正是这一演进的结构化体现。
从制造优势到研发跃迁,中国成为宝马体系重构的支点
宝马集团在中国的布局,经历了从最初市场驱动,到产能跟进,再到技术前置的三个阶段。
宝马集团于1994年4月设立北京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于2003年3月与华晨集团签订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开启本地制造。而真正标志宝马在华战略重心东移的,是2022年宝马将华晨宝马控股比例提升至75%,并将华晨宝马正式并入宝马集团,成为宝马全球体系中的“本地总部”。
随后的投资节奏持续加快:2022年,宝马对沈阳动力电池工厂追加投资100亿元,提升本土核心零部件能力;2024年,再度投入200亿元,升级沈阳大东整车工厂,为新世代车型国产化扫清技术与工艺障碍;与此同时,南京的信息技术团队也完成从辅助性支持部门到战略研发中心的跃迁,构建起智能软件体系的关键环节。
这三点之间——沈阳的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的产业链深耕,以及南京的数字技术能力——共同构成了宝马在中国的新三角布局,从“制造强度”向“研发强度”过渡,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扩展、面向全球的整体能力。
正如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所说:“宝马正在加速构建本土数字化核心能力,南京新公司的设立将强化宝马在中国的数字化核心能力,以中国速度创新,驱动新世代车型国产的提质提速。”
与中国科技共建,智能化能力加速宝马“在地生成”
宝马在中国智能化体系的演进,并非孤立发展,而是与本土科技生态深度融合。在南京中心的技术角色之外,宝马也在更广阔的维度上,与中国科技企业展开前瞻性合作。
2025年3月17日,宝马宣布与华为终端达成合作协议,将与鸿蒙生态深度融合,推出包括BMW数字钥匙、HiCar系统及MyBMW App在内的定制化数字服务。其中,基于HarmonyOS NEXT开发的数字钥匙预计年内上市,而HiCar系统也将在2026年随国产新世代车型同步搭载。
7月15日,宝马与自动驾驶科技公司Momenta联合发布全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专为中国道路场景研发,计划随新世代车型投产同步量产。此外,宝马还与阿里合作基于通义千问打造定制AI引擎,并引入DeepSeek大模型,强化BMW智能个人助理的语言理解、场景识别与服务逻辑等核心能力。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逻辑是清晰的:智能汽车的本质,是软硬件和生态的系统融合,而这一融合过程在中国具备天然的土壤——庞大的用户数据、高频的场景变化、前沿的技术人才与开放的市场心态。
宝马在南京设立技术中心的意义,远不止组织层级上的升级,它标志着宝马已经不再是“适应中国市场”的角色,而是在中国市场中共建体系、定义路径的角色转变。
新世代落地在即,南京成为决策与执行的共振点
宝马新世代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在沈阳下线,而数字能力的准备,必须早于整车投产。南京团队将承接从功能定义、场景适配,到软件交付与全球协同等关键节点,不仅服务中国,更向德国总部反哺技术解决方案,参与制定全球产品的数字标准。
这一转变意味着,宝马在华业务已不再是“海外总部指令的执行单位”,而是具备技术定义权、节奏主导权、路径共创权的“对等合作伙伴”。
过去,外资车企在中国的发展逻辑是“合资制造”,而如今,宝马的路径逐渐向“本土研发、全球输出”转变。这种身份的转变,是组织结构的调整结果,也是技术系统重构的必然产物。
中国不再只是宝马的销量大本营,而是在研发流程、平台定义、用户体验上具备实质性话语权的创新基地。南京,正是在这一架构中承担起协同、连接与定义的复合角色。
结语
宝马在南京的新近落子,可以说,是其在新一轮全球汽车智能化变革中重新锚定结构重心的表现——从沈阳的产能升级,到南京的信息中心建设,从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协同研发,到本土市场需求的快速反馈,宝马在中国构建起一套纵深贯通的智能产业结构。
更重要的是,宝马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也在悄然转变:这里不再只是销量增长点,而是战略资源地、技术策源地与产品创新的合成平台。在汽车产业全面迈向软件定义时代的今天,构建一个具备独立开发能力、快速响应机制、全球协同接口的本土数字中枢,将成为车企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之一。
宝马正在以更系统化的方式完成新的跃迁,而中国,正是这场跃迁最重要的力量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