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一夜之间,超豪华车的天空骤然压低了天花板。
近日,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 130 万元(不含增值税)大幅下调至90万元,并首次将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型纳入征收范围。这一政策于 7 月 20 日零时正式生效,留给车企和消费者的缓冲期仅有 72 小时。政策实施后,一辆含税价101.7万元的车型需额外缴纳9万元消费税,而含税价146.9万元的车型税负增加14.7万元,相当于消费者一夜之间需多支付一辆紧凑型轿车的价格。
目前来看,这场税改风暴已在豪车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那么,当90万成为新的豪车税分水岭,究竟谁在举杯,谁在皱眉?
政策前夜的抢购战争
回看政策轨迹,7月17日公告发布,7月20日旋即执行,留给车企和消费者的缓冲期仅为三天。
此前130万元的起征点下探至90万元(换算为含税开票价约101.7万),意味着开票价在101.7万至146.9万元区间的车型瞬间跌入征税范围。以一辆含税价150万元的车为例,扣除13%增值税后不含税价约132.7万元,消费者需额外承担10%的消费税,高达13.27万元。
风暴眼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以保时捷为代表的超豪华品牌。一位资深销售坦言:“除了718和Macan,911、帕拉梅拉、Taycan及部分高配卡宴全被新政‘网罗’。”门槛陡降,使得保时捷主力车型几乎无一幸免,其波及面之广远超其他豪华品牌。
当然,受打击的绝非只有保时捷。其中奔驰S级、GLS、迈巴赫S480、AMG系列;宝马X7、X5M/X6M雷霆版、XM;甚至丰田埃尔法、威尔法、路虎揽胜等一众豪杰,纷纷被卷入这场“豪车税”的漩涡。
在车叔看来,这些豪车的目标客户虽非囊中羞涩,但对凭空多出的十几万税负也难言毫不在意。巨大的政策前后价差,如同发令枪响,瞬间点燃了国内豪车市场的抢购狂潮。据了解,前段时间的保时捷展厅里,销售顾问们疲于奔命,有销售创下单人单日售出4台的纪录,更有甚者连展车都被迅速扫荡,现车资源一夜枯竭。
博弈时刻
可以说,这场抢购潮赤裸裸地揭示了,即便是超豪华车买家,对陡然增加的购车成本也绝非无动于衷。那么当消费者因税负踌躇时,车企该如何接招?原本锁定保时捷的目光,是否会转向免征此税的国产高端品牌?
面对追问,比亚迪仰望、奔驰、宝马等车企的回应出奇一致,即新政确有影响,具体策略尚在评估。
这种评估背后,实则是两条现实路径的差别,要么依赖品牌死忠粉的忠诚度消化压力,要么降价保量。但在豪车领域,降价无异于一场静默的“价格战”,其潜在冲击不可小觑。
当然,这场税改并非全无赢家。其中新政策明确规定: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无气缸容量的超豪华车,仅在零售环节征收;二手车交易则完全豁免。换言之,传统燃油豪车才是新政的最大靶心,新能源超豪车得以喘息,二手车市场反而迎来意外利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的解读颇具深意:此次调整是对市场促销价格大幅波动的适配,意在引导理性消费,推动绿色可持续。抛开政策立意不谈,其客观效果已然清晰,新能源超豪车影响甚微,二手车前景豁然开朗。
可以预见,若车企拒绝在价格上妥协,部分潜在买家转向二手市场将成为必然。当新车因税负陡然拉开与二手车的价差,那些曾经可被忽略的“差额”,此刻变得尤为刺眼。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在超豪华车消费税门槛降至90万后,国内好豪华市场的未来格局已然明朗。虽由消费者最终买单,但成本激增必然重塑其购买决策。最终的压力,恐怕会重重落在那些主力车型恰好卡在新征税区间上的车企肩头。不过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幕大戏虽精彩却遥远,说到底超豪华车的保有量终究有限,税改的涟漪难以波及我们普通百姓的购车计划。但对行业而言,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而税收杠杆将持续扮演关键角色。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力的较量,更是战略眼光与创新能力的终极对决。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