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日前,比亚迪推出了元UP 301KM领航型。作为元UP家族的全新入门车型,起售价进一步降低,售价为7.4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元UP 301KM领航型并未配备天神之眼C辅助功能。此外,新车还推出了乐动米和悠悠紫两款新车色,加上原有的悦己白、飒爽灰、松弛绿,元UP现在共有五款配色。作为入门车型,元UP 301KM领航型的驾驶辅助功能以基础配置为主,包括定速巡航、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6个超声波雷达等。
有观点认为,比亚迪通过元UP 301KM领航型与海鸥的“组合拳”,确实意在“围剿”吉利星愿。这一策略既是对市场份额的防守,也是对小型纯电市场话语权的争夺。不过,吉利星愿也不是吃素的,其在续航、悬挂技术上的优势仍存,最终胜负或将取决于用户对“性价比”与“技术体验”的权衡。
7.48万的元UP有哪些亮点?
此外,元UP 301KM领航型还简化了智驾硬件,保留了4颗摄像头,6个超声波雷达。取消了毫米波雷达、三目前方感知摄像头和英伟达Orin-N辅助驾驶芯片。其驾驶辅助功能以基础配置为主,包括定速巡航、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6超声波雷达等,但未搭载英伟达智驾芯片、三目摄像头或毫米波雷达,因此不具备L2级辅助驾驶能力(如高快领航、自动泊车等)。
正是因为如此,比亚迪才把元UP 301KM领航型的价格压到了7.48万,但我们看元UP 301KM领航型的基础配置还是十分丰富的,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
智能交互方面,搭载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100 芯片提供算力支持,具备四音区交互等功能,支持4G网络、语音控制及车联网功能;实用功能方面,新车标配了电子怀挡、车载 ETC、NFC 车钥匙、自动恒温空调、后排空调出风口等舒适配置,以及智能上下电、VTOL 移动电站等便利配置;新车还配备了8.8英寸全液晶仪表、12.8英寸的悬浮式多媒体触控屏,以及全新设计的多功能方向盘和水晶电子档把。
在安全配置方面,全景影像、前排双安全气囊、定速巡航及透明底盘等均为标配。
再结合元UP 301KM领航型车长4310mm+2620mm轴距的空间表现远超同价位车型,301km CLTC续航支持一周通勤(日均30-50km),快充30分钟可充至80%,且磷酸铁锂电池低温稳定性更优。元UP 301KM领航型作为7万元级唯一准A级SUV,其在空间、安全、配置上全面领先。对于预算有限、对高阶智驾需求较低,更关注价格、续航和基础安全配置的年轻用户而言,是一款“不将就”的厚道之选。
产品组合拳要抢占市场?
元UP 301KM领航型与海鸥组成“组合拳”,意在“围剿”吉利星愿。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海鸥起售价6.98万元,聚焦A0级代步市场,以小巧车身(轴距2500mm)和低用车成本吸引首次购车者及年轻用户。元UP 301KM领航型定价7.48万,定位准A级SUV,旨在通过高性价比和差异化设计抢占小型电动车市场。
两者形成“SUV+两厢车”组合,覆盖从日常通勤到短途出游的多元场景。
2025年上半年,吉利星愿的零售量达到20.5万辆;比亚迪海鸥的全球批发销量达到28.4,万辆,国内零售销量为17.5万辆;而元UP上半年批发销量累计9.1万辆,国内零售销量约为7.2万辆。
以上,无论是出于哪种统计口径,吉利星愿的20万的市场份额,对于比亚迪来说都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2025年,比亚迪全球销量目标为550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同比增长33%,销量完成度39.01%。如果说,比亚迪能把吉利星愿的市场份额抢到手,对于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绝对是一个重大助力。
比亚迪通过海鸥与元UP 301KM领航型的差异化定位,形成了针对吉利星愿的“组合拳”策略,从价格和空间两个维度削弱星愿在6-10万元区间的市场优势。
具体来看,元UP 301KM领航型瞄准星愿的空间短板,海鸥则是充分发挥其价格优势。元UP车身尺寸(4310/1830/1675mm,轴距2620mm),实用性显著优于星愿(车长4135mm/1805mm/1570mm,轴距2650mm),海鸥通过限时优惠将入门价下探至5.68万元,比星愿(6.98万起)低1.3万元,吸引预算敏感型用户。
此外,比亚迪元UP还有元家族全球150万辆背书的品牌协同效应,可以明显增强用户信心。
现在,不只是比亚迪在盯着这个细分市场,其它竞争对手也同样虎视眈眈。比如,前不久零跑汽车申报了零跑B01 430公里续航版本车型,不仅续航里程更长,而且智能化水平更高,搭载高通8295车机芯片和8650智驾芯片。未来的竞争,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即便如此,比亚迪优势依旧明显,不仅是垂直整合和产销规模的优势明显,关键是其产品矩阵丰富,能拿出来的武器实在太多了。
百姓评车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7万元级市场首次出现元UP这样空间级别的务实车型,而厂商的激烈竞争必将催生更能打的产品与更亲民的价格。未来胜负的关键,或许不在于单一参数的比拼,而在于谁能真正读懂年轻用户“既要性价比,又不愿妥协品质”的微妙心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