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一场看似普通的汽车碰撞测试,却将新势力巨头理想与老牌商用车乘龙推上舆论风口。7月29日,理想在i8纯电SUV发布会上播放的“卡车对撞”视频,将原本互不相干的商用车与乘用车卷入舆论漩涡。当2.6吨的理想i8“撞飞”8吨重的乘龙卡车,这场“鸡蛋撞石头”的戏剧化场景,迅速被网友质疑为“导演式营销”,更让乘龙卡车陷入品牌危机。
面对汹涌舆情,东风柳汽迅速反击。其声明直指理想汽车存在三大问题:未公开测试车辆状态、场景与实际运营严重脱节、通过自定义条件制造“反常识结果”。更关键的是,视频最初未对卡车品牌打码,直接导致“乘龙质量差”的负面形象迅速扩散。有专业人士指出,这种“指名道姓”的对比测试,甚至涉嫌违法。
面对舆论反噬,理想的回应却仍充满火药味。不仅强调测试由“权威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执行,并喊话“欢迎复测”。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汽研虽具备资质,此次测试却属于“企业定制项目”,非国家强制标准。而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模式,早就被工信部点名整改,如今却被当作核心卖点大肆传播。
这场争议暴露的,是新能源汽车时代过度营销的集体焦虑。一方面,部分车企为制造视觉冲击,设计极端测试场景:如理想i8测试中,卡车空载状态与防撞梁高度形成的杠杆效应,被很多业内人士批评为“精心设计的戏剧效果”。另一方面,检测机构商业化运作导致公信力流失,中国汽研作为“国家队”却承接企业私活,让本应中立的测试沦为营销注脚。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安全性能被异化为流量工具,消费者失去的不仅是判断力,更是对品牌的信任。”
相比之下,乘龙卡车的危机处理堪称教科书级别。其声明不仅逐条驳斥侵权指控,更以技术实力自证:展示龙骨框架驾驶室通过联合国R29法规的15吨冲击测试视频,用“超30次真实碰撞数据”替代实验室参数。更巧妙的是,一张“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海报,既回应了对手的品牌名,又传递出务实理念。这种“用事实说话”的策略,反而将危机转化为品牌曝光契机。
编后语
从C-NCAP到中保研,从耐高温测试到底盘防水演示,越来越多的“视觉奇观”取代了真实路况的可靠性验证。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当流量成为最高追求,当营销沦为技术包装,车企是否还记得造车的初心?正如乘龙海报警示那样:"生活不是试验场,莫拿生命开玩笑"。当车企将百万公里可靠性简化为实验室数据,用“碾压卡车”的戏剧化表演替代对生命安全的敬畏,消费者终将用钱包投票:务实的商用车,不需要浮夸的理想。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