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期,网上进行了2025新能源极限续航挑战,选取了市面上热门的单电机轿车,测试条件是保持全车满载、空调22℃ AUTO模式、120km/h匀速高速行驶,并且选择运动驾驶模式,动能回收关闭或调至最低,从测试成绩来看,小米SU7、极氪007和比亚迪汉L分列前三,不过这次测试也引来了一些争议,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小米SU7:
小米SU7 2024款830km后驱Pro超长续航版以457.7km的极限续航里程稳居轿车组第一,其CLTC工况续航830km的官方标定值在测试中达成率高达55.1%,极限电耗仅为20.60kWh/100km。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小米在三电系统与能效管理上的多重优化,整车采用了高能量密度电池与高效电机组合,在120km/h高速匀速行驶时仍能保持较低能耗。
车身的流线型设计与轻量化材料应用则进一步降低了风阻与整备质量,间接提升续航表现。此外,车辆在运动模式、动能回收关闭的极端耗能状态下,仍能通过精准的热管理系统维持电池稳定性,避免因高温或持续高负荷导致的续航衰减。
极氪007:
极氪007 2025款870km后驱长续航智驾版以408.3km的极限续航位列第二,与小米SU7存在近50km差距。作为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纯电轿车,测试中,极氪007在满载、空调22℃ AUTO模式下持续高速行驶,电池包温度始终稳定在35-40℃区间,未出现明显的续航跳水现象,印证了其源自SEA浩瀚架构的电池技术。不过,相较于小米SU7的“超长续航”的设定,极氪007更侧重性能取向,因此在电耗上会相对较高。
汉L:
汉L 2025款EV 701km后驱激光雷达旗舰型以376.1km的成绩紧随其后,作为比亚迪旗舰轿车的迭代车型,其表现延续了品牌在电池领域的传统优势。汉L搭载的刀片电池以安全性与长寿命著称,配合宽温域热泵系统,在高温环境下的续航保持率相对稳定。
测试数据显示,该车701km的CLTC续航实测达成率约54.2%,略低于小米SU7。值得注意的是,汉L在测试后期出现电耗小幅上升,推测与其偏重舒适调校的悬挂系统和整备质量有关,较高的簧下质量可能增加了高速行驶时的能耗。
本次测试迎来了一些争议,部分 每天认为这项测试 并不“极限”,以120km/h的时速在高环上进行巡航反而是整车较为舒服的工况,但部分媒体却认为长时间高速巡航已是平时少见的用车场景。值得一提的是,测试的高环路段拥有1500米直线段与49.39度最大弯道倾角,不仅考验车辆的高速续航能力,更对动力系统的耐久性与底盘稳定性提出挑战。
在此条件下,三款车型的实测续航可视为“长途自驾的最低保障”,若用户计划行驶300km高速路程,参照小米SU7 55.1%的达成率,在出发前置至少需要预留545km的CLTC续航里程,以避免途中电量告急。
三款车型的成绩折射出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小米SU7的崛起标志着新势力品牌在三电技术上的快速突破,其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与软件算法优化,成为了车市黑马。极氪则依托吉利集团的制造底蕴,打造出高端化的产品表现。
比亚迪则凭借刀片电池、DM-i等自研技术构建护城河。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此次测试中披露的“续航兜底系数”比单纯的CLTC参数更具参考价值,建议购车时优先选择达成率超过50%的车型,这样也能降低实际使用中的续航焦虑。
结语:
小米SU7、极氪007与比亚迪汉L在2025新能源极限续航测试中的表现,不仅是各自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推动了行业从“纸面参数比拼”向“真实场景验证”的转变。随着三电技术的持续迭代,未来纯电车型的“极限续航”与“日常续航”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为用户长途出行提供更坚实的信心保障。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