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上半年,北汽蓝谷以67,152辆整车销量实现139.73%的同比暴增,旗下极狐品牌更是销量达53,183辆,增长率高达198.06%,成为新能源车市增速最耀眼的存在。
但与销量形成刺眼反差的是,公司同期净利润亏损23.08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25.71亿有所收窄,却延续了自2020年连续五年半的亏损轨迹,并且累计亏损已突破300亿元大关!与赛力斯凭借问界系列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相比,北汽蓝谷的品牌战略无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成立于1992年的北汽蓝谷,在近三十年发展中构筑起清晰的品牌梯队。其产品布局呈现“高中低”三级架构。其中享界品牌定位高端市场,与华为深度合作开发的享界S9已打入40万以上豪华纯电轿车市场,近期还推出增程版车型。即将在8月18日预售的享界S9T旅行车,更是承载着品牌向上突围的战略使命。
极狐品牌作为中坚力量,通过阿尔法T5、S5等车型支撑销量基本盘。上半年5.55万辆销量贡献了全公司82%的份额,成为拉动增长的绝对主力。而BEIJING品牌则坚守经济型市场,依靠EU5系列覆盖大众消费层。
目前来看,北汽蓝谷的这种差异化布局理论上能覆盖更广泛客群,但享界的高端化进程尚处投入期,难以快速反哺利润。而BEIJING品牌在消费升级浪潮中逐渐边缘化,导致企业过度依赖极狐的单点支撑。
增收不增利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北汽蓝谷139.73%的增速远超行业均值,营收95.17亿元、同比154.38%的增长更显强劲。可惜亮眼数据却未能转化为盈利,究其根源,其问题核心在于成本增速与收入增幅几乎同步,在营收95.17亿元的同时,其营业成本亦突破100亿元,同比激增141.77%。
个人看来,以上数据暴露出了北汽蓝谷的两个结构性难题。首先是规模瓶颈,即便极狐销量翻番,但半年5万余辆的规模仍难与小鹏、零跑等新势力抗衡。在汽车制造业百万辆级成本摊薄的铁律下,北汽蓝谷的产销基数尚未触及盈利临界点。其次是刚需投入增长,上半年北汽蓝谷持续加码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适配等核心技术,最终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2.94%至10.7亿元,此外,其营销投入更同比攀升45%,渠道建设成本暴涨89%。
理论上,研发与渠道建设本是长期竞争力的护城河,但当这些投入遭遇销量基数不足时,便形成“投入越大、亏损越深”的循环困局。
资金困局
当前来看,面对持续亏损,北汽蓝谷2025年下半年的战略部署仍选择加码投入而非收缩战线。比如说品牌建设双线并举,享界借S9T上市整合华为资源打造豪华标签;极狐强化“极智安全”标签冲击细分市场第二梯队。这种高举高打的策略需要持续资金输血,短期难以见效。
多年的持续失血,导致北汽蓝谷现金流承压。尽管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22.49亿元同比转正,但资产负债率仍高企在70%以上。为缓解压力,北汽集团4月启动60亿元定增计划,其中北汽集团与福田汽车承诺认购不超过30亿元。定增资金拟投向新能源车型开发和AI智能化平台。按计划,该方案需在2025年底完成交易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实际资金到位恐延至2026年初。
此外,尽管定增计划在短期内能够为北汽蓝谷补充现金流,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但资本市场对北汽蓝谷的耐心正逐渐消磨殆尽。自 2020 年至今,其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过 60%,市值蒸发超过 400 亿元。这充分反映出投资者对北汽蓝谷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如果北汽蓝谷无法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毛利率的显著改善,那么在未来的融资过程中,将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毕竟,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持续的亏损和不佳的财务状况可能会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进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车叔总结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北汽蓝谷的翻身之战无疑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虽然上半年销量的大幅增长为其带来了一丝曙光,但要真正实现扭亏为盈,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北汽蓝谷能否成功逆袭,摆脱亏损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