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你可能不知道,现在很多汽车品牌,已经不使用真皮了。这也是最近几年因为对环保的重视,毕竟不是只有新能源才是环保,不使用真皮也是环保的一种。不使用动物真皮之后,车企转而采用合成纤维、植物性材料或再生面料来打造高端质感。
特斯拉自 2019 年推出 “Model 3” 起,已在全系车型中停用真皮;沃尔沃则宣布所有电动车型均不使用天然真皮。宝马在 MINI 品牌中、奥迪与梅赛德斯 - 奔驰也在部分车型上推出 “纯素内饰”;甚至雷诺经与动物保护组织 PETA 协商,决定在今年内实现全系车型无真皮化。现代汽车与起亚也在电动车型中融入这一变化。对于高端汽车品牌而言,天然真皮早已超越单纯的材料属性,成为一种象征。那么,汽车行业的 “无真皮宣言” 究竟是 “真正的革新”,还是仅仅停留在 “象征性姿态”?
【支持论】
第一,动物保护。真皮显然来源于动物,尤其是鳄鱼皮、鸵鸟皮等 “珍稀皮革”,更是直接牵涉动物虐待争议。
第二,碳中和目标。畜牧业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威力更强的温室气体。因此,减少真皮使用被认为有助于应对气候危机。
第三,化学物质争议。公众普遍认为,真皮加工(鞣制)过程中使用的铬化合物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正因如此,“植物性皮革” 或 “生物基替代材料” 受到广泛关注。近期,这类材料的原料愈发多样化,从苹果渣、蘑菇菌丝体、玉米,甚至到咖啡渣都被纳入研发范围。
【反对论】
然而,针对无真皮化的反对声音也不容小觑。皮革行业从业者强调:“汽车所用的牛皮、猪皮、马皮,100% 是食用性屠宰的副产品。” 他们主张,只要肉类消费未减少,即便停止真皮生产,畜牧业养殖规模也不会随之缩减;相反,若不使用真皮,会导致废弃物增加,焚烧这些废弃物还将消耗更多能源。按照这一逻辑,“合理利用真皮” 才是助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正确方式。
此外,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真皮特有的触感、气味与耐用性,至今仍是衡量高端内饰的重要标准。因此,即便奔驰等品牌宣布 “减少真皮使用”,也并未彻底停用真皮。
【“皮革” 的定义也在改变】
从当前标准来看,不少国家对于皮革的定义也在变化。比如日本工业标准(JIS)从今年起,将 “皮革(レザー)” 一词限定为仅指代动物源性材料 —— 这一调整遵循国际标准(ISO)的规定。今后,石油或植物源性材料将不得再使用 “XX 皮革” 的表述。
这种定义上的变化预计不仅限于日本,还将逐步扩散至全球汽车行业。“纯素皮革”“合成皮革” 等说法将逐渐消失,“生物材料”“超纤绒(Ultra Suede)”“再生面料(Recycled Fabric)” 等新术语将取而代之,成为市场主流表述。
【真皮使用:超越象征,回归本质】
无真皮化的争议,绝非简单的 “用不用真皮” 问题。它本质上是对汽车行业如何平衡 “伦理、环境、消费者体验” 三大核心维度的考验。真正的高端质感,并非源于材料本身,而在于如何定义材料价值,并以有说服力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汽车品牌所倡导的 “无真皮化”,最终唯有在技术创新与价值共识的平衡中,才能真正立足。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