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保时捷宣布取消自主研发高性能电动汽车电池的计划。该品牌将原因归结为 “盈利能力不足”,实则是受电动汽车市场增长不及预期、中国及美国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保时捷及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首席执行官(CEO)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表示,电池制造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需确保稳定的产能规模,而保时捷在当前阶段难以实现这些条件。
保时捷曾通过旗下电池业务部门 Cellforce掌握了电池电芯的研发能力,甚至已推进至试生产阶段。其最初计划是在德国南部建成年产能 1GWh 的工厂,为 1 万辆 Taycan( Taycan,保时捷纯电动车型)供应所需的高性能电动汽车电池。但受当前市场形势影响,保时捷决定搁置该计划,并缩减相关业务规模。原本用于电池研发的资源,将转而支持大众集团及保时捷收购的 V4Smart 公司 —— 该公司为保时捷 911 GTS 混合动力车型供应高性能电池电芯。
据悉,Cellforce 将裁员约 200 人(注:Cellforce 总员工数约 300 人)。剩余员工预计将转入大众集团旗下电池子公司 PowerCo。
尽管电动汽车市场整体增长未达保时捷预期,但该品牌的电动汽车销量并未下滑。数据显示,以 2025 年上半年为基准,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预计将占保时捷全球销量的 36%;实际上,2025 年上半年保时捷 Taycan 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达 1064 辆,同比增长 31%。这意味着,保时捷对电池的供应需求依然存在。
随着 Cellforce 为 Taycan 供应电池的计划落空,保时捷未来预计将搭载宁德时代(CATL)、LG 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等电池制造商的产品。此外,保时捷还计划推出 Cayenne(卡宴)纯电动版及保时捷 718 纯电动动力系统车型;若大众集团自主电池供应计划也最终告吹,这些车型预计同样将依赖宁德时代、LG 新能源等厂商的电池供应。
目前,中国与韩国的电池制造商正围绕电动汽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业界预测,像保时捷这样原本计划自主设计、供应电池组却未能如愿的企业,短期内对专业电池制造商的依赖度仍将持续。
另一方面,据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宁德时代(CATL)与比亚迪(BYD)的销量占比合计超过 55%;而韩国电池制造商(LG 新能源、SK On、三星 SDI)的合计占比约为 16.4%,较去年同期下降 5.4 个百分点。
从全球电池制造商年度产能排名来看,宁德时代(CATL)位居第一,比亚迪(BYD)排名第二,LG 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位列第三;SK On(SK 新能源)排名第五,三星 SDI排名第八。近期,这些韩国电池制造商还与现代汽车集团签订了业务协议,合作研发电池安全技术 —— 此举被认为是韩国厂商为提升对中国电池企业的竞争力、寻找份额突破点而采取的举措。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