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过去,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一直是车企必争之地。如今,展台依旧灯火通明,但缺失的品牌名单却透露着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共有23家汽车品牌缺席,涵盖超豪华、合资、新势力及自主品牌四大阵营。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捷豹路虎、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赫然在列。
与此同时,比亚迪、长安、奇瑞三大自主品牌巨头却强势包下了核心展位,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冷一热,如同中国汽车市场变革,透露出行业正在经历的结构性调整与权力更迭。
成本与效益,车企用脚投票
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车企开始精打细算每一分营销预算。参展车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展位租赁、展台搭建、新车运输和宣传推广等费用。
对于超豪华品牌而言,搭建一个符合品牌调性的豪华展台需投入数百万元,高价值展车运输、保险费用动辄数十万元,参展团队差旅与运营成本更使单次车展投入超千万元。
投入巨大,预期回报却在下滑。东风本田2025年前7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4.2%;神龙汽车的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前7月累计批发销量刚过3万台,同比下滑29.2%。销量萎缩直接导致营销预算收缩,高昂参展成本难以为继。
营销革命,传统车展价值受挑战
另外,互联网渗透和体验式营销的兴起,让车企开始重新考虑花大代价参加车展的必要性。譬如,保时捷在中国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线上平台直接触达高净值用户;劳斯劳斯则通过“幻影私享会”等线下活动强化品牌稀缺性。
数字化平台正在消解车展的展示价值。雷克萨斯经销商算了一笔账:“参加车展获客成本约8000元/人,而短视频平台精准投放成本仅为1/3”。
市场分化,豪车遭遇寒冬
经济环境影响下,“面子消费”降温,叠加中国新能源高端品牌的强势崛起,豪华和超豪华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据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百万级豪车市场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仅售出约2.1万辆,同比腰斩53%。保时捷2025年1-7月销量仅21,302辆,同比暴跌28%;玛莎拉蒂2024年销量仅1,209辆,下滑58%。
政策层面的调整进一步加剧了超豪华品牌的竞争力下滑。今年7月20日起,豪车进口税征收范围从“每辆零售价格13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调整为“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这意味着更多超豪华车型将承担更高税负,终端实际购买价格普遍上涨超过10万元,直接劝退大量潜在买家。
新旧对比,市场格局重构
与豪车撤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品牌的攻城掠地。比亚迪连续两年包下成都车展的9号馆,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五大品牌全阵容亮相。
华为问界、小米汽车等科技企业的展台前持续排起长队。鸿蒙智行首次集齐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界”品牌,以3000平方米展区占据3号馆核心位置。
市场格局的剧变体现在数据上:2025年上半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7%,而传统燃油豪车同比下滑12%。
新能源车在豪华细分市场的占有率从2020年的3.6%飙升至38%。消费者决策要素发生根本改变:对“智能座舱”的关注度(73%)首次超过“品牌历史”(52%)。
未来趋势,精准化与体验式营销兴起
超豪华品牌不会离开中国,但他们正在改变与中国消费者对话的方式。大型车展的集体缺席,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汽车营销将更加精准、更加圈层化、更加注重体验。传统车展的黄金时代正在落幕,新的汽车生态展示方式正在兴起。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巨头将更多地出现在展台上,重新定义什么叫做“汽车展会”。
缺席者并非放弃市场,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坚守者并非盲目投入,而是在新战场上展开较量。未来的汽车营销,不再是人海战术的军备竞赛,而是精准触达的效率博弈。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