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尽管车市竞争激烈,合资车企普遍承压,但是面对新变化有车企能够及时稳住阵脚,但有的则可能要面临掉队的命运。
来自广汽集团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广汽本田8月份销量继续走低,当月销量仅有20417 辆,同比下滑37.83%;1-8 月累计销量19.1万辆,同比下滑30%。这一数据不要说和乘联会大盘相比,就在广汽集团内部也拿不出手,更和广汽丰田的同比上涨更呈现出反差。
考虑到距离2025年结束还有4个月的时间,如果广汽本田不能推出给力的产品或者拿出让利政策,那么其2025年销量成绩或将继续收跌。要知道,2024年广汽本田的销量就已经呈现出下滑态势,当年销量仅有47.06万辆,同比下滑达26.52%,而在2020年,广汽本田的年销量曾一度达到80.6万余辆,与彼时的辉煌相比,如今的广汽本田销量变化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一路向下。
对于销量下滑的原因,其实还是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燃油车的乏力,二是新能源车的“哑火”。从燃油车来看,广汽本田曾经引以为豪的雅阁、皓影、奥德赛、缤智、飞度等车型都面临着不小的销量压力。雅阁从曾经月销2万台上下下滑至了月销万台上下,皓影也仅能维持在万台上下,奥德赛则跌至千余台,缤智、飞度则仅有数百台。
而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市场广汽本田也面临着“哑火”的尴尬局面。尽管广汽本田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产品,但是都未能成为月销万台之上的爆款单品。诸如雅阁PHEV、极湃2、皓影PHEV、极湃1等车型,月销量大多在数百台之间,这样的销量成绩并不能为广汽本田销量增长贡献太多活力。
而被寄予厚望的、2025年推出的重磅产品P7就更有意思了。官方曾号称,新车上市24小时的订单量达到了5365台,但有意思的是,第三方平台公开的零售销量却显示,广汽本田P7在8月份销量仅有253辆,7月份的销量仅有200辆,而6月份则为166辆,5月142辆,4月则为437辆,销量可谓平淡。
但对于这样的销量表现,广汽本田似乎依旧充满信心,其代理公司曾在后台独家回应《车界》称,一款新车型从推出到被市场广泛接受需要一定时间,市场推广、消费者认知过程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前期销量。不能仅因前几个月销量未达预期,就断言市场对其不够认可,随着市场推广深入、口碑传播等,其销量表现后续可能会有显著提升。
这种说法和目前P7的低迷销量显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此笔者要说的是,按照目前车市的节奏,在不进行降价或者换代的情况下,上市几个月的销量成绩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车辆的市场接受度如何,其能否成功也可从中窥得一二。如果广汽本田仍不能从P7的销量表现中,判断出其市场前景并采取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针对性措施,那么很有可能固步自封,继续和市场脱节,进而导致销量持续承压。
针对广汽本田目前面临的销量压力,笔者曾提出赋予“中国团队拥有更多决策权”,从而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推出新品和相应政策。但广汽本田却认为本田“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拥有高度话语权,从产品性能到动力配置等多方面都深度参与,积极贴合中国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与决策”。而对所谓的“贴合中国市场需求”所推出的新能源产品并没有受到国内市场追捧,从而销量成绩表现并不出色的事实闭口不谈。
当然,针对目前市场变化,广汽本田也在采取措施,比如让广丰系高管高洪祥接棒李进担任广汽本田的中方一把手。虽然广汽本田也回应《车界》称“其人事调动是基于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人才培养与发展、业务板块协调等,不能片面地与短期销量表现挂钩。”但在广汽本田销量持续下滑之际,如此变动必将让关心广汽本田发展的人赋予高洪祥“救火队长”的期冀,这既合乎逻辑也合乎情理。
写在最后:
个人认为,面对目前的市场变化,广汽本田的当务之急是从产品上进行变革,快节奏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认清销量下滑的现实,并采取刮骨疗毒的果断措施,切忌讳疾忌医、粉饰太平。当然,相信随着新任一把手的到位和广汽本田的技术积累,在采取妥善措施后,其销量也必将迎来触底反弹,我们也将保持关注。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所涉及销量数据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具体请以官方信息为准,如有错误请联系删除。本文作者蓝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