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导语:2025 年 7 月起,坦克品牌 CEO 常尧突然失联,缺席上市发布会、成都车展等关键场合,工号也从长城内部系统消失,9 月还被比亚迪起诉却无法联系。常尧究竟去了哪里?他是因为什么原因消失了呢?这仍旧是一个谜题。面对外界诸多疑问,长城汽车始终避而不谈,何时能给出答案,仍待揭晓。
2025年8月底的长城汽车坦克500上市发布会上,本该站在聚光灯下的品牌CEO常尧缺席了。取而代之的是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对"全场景智能豪华越野SUV"的激情宣讲,如果他没有出现状况,这可能是他辟谣的最佳场合了。而且之后的成都车展以及坦克700 Hi4-T的明星交车仪式上,常尧也都没有出现无论是媒体还是车圈内部人士,都有个大大的疑问,坦克CEO常尧到底去哪里了?
时间来到7月初,网络上有爆料消息称,坦克品牌CEO常尧已失联,其微信朋友圈自2025年6月24日起已中断公开动态,知情人士称其失联与长城内部反腐直接相关,尤其涉及其分管的“KOC媒体合作项目”资金问题。也有汽车博主爆料,直指其因“廉洁问题被调查”。我们也在7月初对此事件做了跟进,将常尧的突然失联与坦克品牌销量同比下滑10.67%的危局做了关联,认为其在长城掀起的新一轮反腐行动遭到调查,但被长城汽车投诉下架了。
据悉,目前长城内部通讯录与OA系统中,常尧的工号已无法检索。更戏剧性的是,9月8日法院公告显示,比亚迪已就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对常尧提起诉讼,因无法联系到本人,法院不得不启动公告送达程序,定于9月下旬开庭审理。从5月份高光上任到7月份离奇失联,再到9月份成为被告,常尧在短短几个月内经历了职业生涯的断崖式坠落。
消失的轨迹:从空降高管到反腐焦点
常尧的职业轨迹曾是长城汽车人才开放政策的典范。2022年以用户运营高级总监身份加入,2024年4月升任坦克品牌副总经理,2025年5月一跃成为品牌CEO,这种火箭式晋升在层级森严的传统车企中并不常见。作为非"元老派"的空降高管,他被寄予推动坦克品牌年轻化转型的厚望,尤其负责被视为营销创新重点的"KOC媒体合作项目"。
知情人士透露,正是这个项目成为常尧失联的导火索——其分管的KOC合作资金存在廉洁问题。这一消息与长城汽车近年来持续的反腐行动形成呼应。2023年10月,长城就曾启动大规模反贪行动,多名高管离职,业界"铁打的长城,流水的高管"的调侃,折射出魏建军主导下组织清洗的强硬态度。前副总裁傅小康2023年11月的神秘失联,与常尧此次事件如出一辙,都成为长城反腐风暴中的未解之谜。
耐人寻味的是,常尧失联恰逢坦克品牌的销量危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坦克品牌销量仅10.4万辆,同比下滑10.67%;前8个月累计销量14.37万辆,同比降幅4.88%。而竞争对手比亚迪方程豹豹5通过降价策略,6月销量近1.9万辆,持续压制坦克400新能源车型。市场压力与内部反腐的双重夹击,让常尧的消失更显扑朔迷离。
双线困局:反腐风暴遇上转型滞后
常尧的缺席,暴露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长城汽车在转型关键期的深层困境。在发布会卖力推介的全新坦克500,虽然首次搭载高阶智驾系统,预售却仅获3.6万辆订单,距离6万辆年度目标相去甚远。谷玉坤坦言"不太满意"的背后,是坦克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步履蹒跚。
当整个行业加速电动化时,坦克品牌仍在力推4.0T V8燃油发动机,主力车型坦克300甚至未配备高阶智驾功能。这种战略滞后直接反映在市场表现上:比亚迪以"豹8+钛3+钛7"矩阵形成技术代差,覆盖混动至纯电全路线,对坦克形成全方位压制。长城汽车2021年提出的"2025战略"目标——年销400万辆且新能源占比80%,如今看来更像镜花水月:2025上半年累计销量仅56.98万辆,完成度不足15%,新能源占比仅28.2%。
在此背景下,反腐行动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汽车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厮杀后,腐败导致的供应链成本虚高直接削弱企业竞争力。小鹏汽车曾因钢材采购成本高出市场价15%,单台座椅采购虚增1200元,最终承受数亿元损失。长城此时刮骨疗毒,无疑具有现实必要性。
但另一方面,频繁的高层变动正在侵蚀团队稳定性。东风公司反腐案例显示,当"靠企吃企"现象蔓延时,企业需要建立的是全产业链风险防控网络,而非单纯依赖"运动式清查"。长城汽车二季度虽然营收、净利润创历史最佳,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6.4%,反映出成本控制仍有巨大空间。如何将反腐与组织革新结合,重建风控体系,成为长城必须回答的命题。
法院公告与企业未来的博弈
比亚迪的诉讼让常尧事件增添了更多法律维度的悬念。法院公告显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后视为送达,答辩期15天,庭审定于9月下旬。如果常尧持续失联未能出庭,法院将依法缺席判决。判决结果无论是否认定侵权,都将对坦克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这场官司背后,是两家车企在市场上的激烈厮杀。比亚迪不仅在新能源领域遥遥领先,更通过方程豹品牌在越野细分市场撕开缺口。而长城汽车正试图以"Hi4-Z混动架构+高阶智驾"的组合扳回一城。当法律程序与市场竞争交织,常尧的个人命运已与企业战略转型紧密捆绑。
行业反腐常态化背景下,长城需要的不仅是揪出几个"蛀虫"。比亚迪建立的举报奖励制度、蔚来的"透明供应链"战略,都为行业提供了制度性防腐的参考样本。东风公司系统性披露反腐案件的做法,则树立了治理透明度的标杆。对于长城而言,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借反腐契机,解决电动化迟缓、智能化薄弱的根本问题。
结语:常尧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不可能一直没有答案,或许长城官方的避而不谈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在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常尧的消失更像一个隐喻——那些未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战略、机制与个体,终将被浪潮吞没。长城汽车能否在"止血"之后完成"造血",不仅决定着常尧事件的最终定性,更将定义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的生存样本。这个答案,显然比一个高管的去向更为重要。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