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导语:在深蓝 S09 与 G318 两款战略级产品接连失利、企业累计亏损已超 115 亿元,且 2025年年度销量目标达成基本无望的多重压力下,作为核心管理者的邓承浩,并未因为此前的争议性言论以及当下经营困境和决策而受到实质性影响。但技术实力与市场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正成为邓承浩甚至是深蓝品牌无法回避的困境。
S09和G318市场表现未达预期,深蓝现重大人事调整
9月5日,深蓝汽车宣布重大人事调整,原CEO邓承浩升任董事长,而CEO一职由荣耀前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姜海荣接任。此次调整过后,邓承浩将继续聚焦长期战略和技术研发,而姜海荣则主抓市场运营和短期破局。邓承浩作为深蓝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深耕研发与制造,同时对于行业战略和产品技术方向也有着非常前瞻深刻的洞察,但这些并未转换成市场的成功。姜海荣的加入,或为填补邓承浩在市场方面的空缺。
继重大人事调整之后,深蓝汽车也于9月8号迎来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的上市,新车相比现款车型,价格不变,但配置显著提升,实质上是变相降价。要知道,深蓝S09是今年5月22日正式上市,按照官方的宣传就是,截至上市当日24时,它的大定订单就已经累计突破了21168辆,但目前在深蓝S09在上市不到4个月,就开始加推超长续航超充版的新车,也从侧面也证实了深蓝S09销量不如预期。
深蓝汽车官方是没有深蓝S09的销量数据的,但我们可以看下第三方平台的销量数据。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深蓝S09上市首个完整月,即2025年6月份,仅交付3250台,连5000都不到,而7月份和8月份的交付量更是只有2186和2467辆,从这三个月的销量来看,深蓝S09这款车基本已经宣告失利了。
深蓝S09作为品牌旗舰SUV,定价23.99-30.99万元,瞄准中高端六座SUV市场,这款车为什么会失败呢?
S09产品本身就存在几个核心短板:第三排空间局促,腿部空间比同类产品拥挤;城区NOA功能缺失,而同价位问界M7已标配;品牌溢价支撑也不足,深蓝主销车型S07仅15.69万起售,严重稀释了品牌的高端认知。S09上市后面临“上打不过理想L9,下被问界M7挤压”的尴尬局面,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而深蓝汽车加推新车的举措,不仅未能提振市场信心,反而引发大批深蓝 S09 老车主的不满,相关客诉集中爆发。多位车主表示,此前深蓝汽车在官方宣传中明确承诺:2025 年 6 月 30 日前购买深蓝 S09 的用户,可享受截至 2026 年 6 月 30 日的官方指导价保价政策;CEO 邓承浩也曾公开作出 “一年不降价” 的承诺。正是基于对这一保障的信任,他们才选择入手深蓝S09。
然而新款车型推出后,在与老款相近的价格区间内,配置却实现显著提升 —— 这种 “加量不加价” 的操作,本质上构成了变相降价,直接导致老车主的车辆在短时间内大幅贬值。车主们认为,深蓝汽车的做法违背了此前的保价承诺,并未真正保障早期购车用户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争议并非首次发生。据公开信息显示,早在 2023 年,深蓝汽车就曾因类似的价格与配置调整问题,引发过老车主集体投诉;2025 年 8 月,品牌又推出针对 “央企员工及直系亲属” 的 5000 元现金优惠,被车主质疑为 “变相降价”,相关投诉已提交至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此次 “加量不加价” 的新车策略,再次被车主视为深蓝汽车玩弄文字游戏、规避直接降价名义,却实质造成老车主车辆贬值的又一例证。
深蓝S09是深蓝汽车冲高的第二款战略车型,上一款战略车型还是深蓝G318,G318作为深蓝进军硬派越野市场的战略产品,上市初期曾宣称“5天订单1.4万”,但实际2024全年销量仅8909辆,月均不足千辆,远低于竞品方程豹5半年3.2万的一个销量。
深蓝G318为什么会失败呢?定位混乱是它的致命伤。它既想靠“越野属性”抢方程豹豹5市场,却无锁止功能、离地间隙仅200mm;又想靠“家用舒适”争理想L7用户,但第三排空间仅够儿童乘坐,被用户评价为“四不像”。而且面对方程豹豹5五次OTA升级(优化越野功能、车机体验),G318上市后仅一次小更新,未能修复车机卡顿、续航虚标等核心问题。
持续3年年度目标无望达成,深蓝亏损或进一步扩大
深蓝旗下有SL03、S07、S09、G318、L07、S05六款车型,2022-2025年累计销量虽为央企新能源品牌第一,累计交付突破48万辆,但具体到年度目标,完成率均不足七成。
2023年目标是全年20万辆,实际完成13.48万辆,完成率仅67.4%,2024年目标是国内28万辆、全球45万辆,实际仅完成24.3万辆,占比54%。2025年目标是全球50万辆,但截至8月仅19.86万辆,完成率39.7%。深蓝汽车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5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40万辆。按照目前的进度,如果要完成年度的销量目标,深蓝汽车需要再剩下的4个月里,月销要超过7.5万辆,以深蓝目前的表现来看,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伴随着销量目标落空的是巨额的亏损,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财报,2024年深蓝汽车净亏损15.72亿元,虽较上年收窄,但品牌离整体盈利依然存在差距。成立6年多以来,深蓝累计亏损超过了115亿元,按照2025年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其自身的市场表,其亏损幅度或将进一步扩大。
为何邓承浩能在困局中“向上调整”?深蓝虽短期失利,但已建立增程+纯电双赛道布局,进入新能源车企TOP15,邓承浩的“从0到1”贡献被认可。他主导研发的超级增程2.0,是长安“香格里拉计划”的核心技术资产。后续他还将统筹后续固态电池的量产,变动太大或将影响研发团队稳定性。
邓承浩升任深蓝董事长,可能体现了央企 “重长期轻短期” 的优势,但管理层未因短期失利被问责反而升职,或将埋下“问责模糊”的隐患,对品牌后续发展的影响如何还有待验证。
结语:深蓝此次人事调整反映了长安集团解决“技术+市场”失衡的战略意图。邓承浩的短板在市场运营,而姜海荣的荣耀营销经验可补位,两者形成协同,共同推动深蓝品牌向上向好。此次深蓝也将提供一个样板,即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中,如何实现“技术路线定力”与“市场灵活调整”的平衡?新管理班子能否协同发力,将成为这家央企新能源品牌能否真正破局的关键,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