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高管集体增持,资本市场似乎对长安汽车未来前景反而持谨慎态度。
9月8日慕尼黑车展开幕,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与深蓝汽车一同亮相,甚至还在重庆、慕尼黑两地同步举办深蓝汽车秋季新品发布会。
毫无疑问,高喊“新央企 新长安”口号的长安汽车,成为本届慕尼黑车展上,最引人瞩目的汽车央企。
然而,两周前(8月22日)长安汽车发布的2025半年度财务报告,却没有如此亮眼。
01
2025上半年,长安汽车实现营收726.91亿元,同比下滑5.25%;归母净利润为22.91亿元,同比下滑19.09%。
尽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达到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6%,但这显然与资本市场预期差距不小。
以至于半年报发布后,长安汽车股价遭遇8连跌,市值蒸发超85亿元。直至9月15日,其股价也未能重新站上13元,报收12.53元/股。
今年以来,长安汽车股价除在春节后迎来短暂冲高行情后,大多数时间都在12元-13元这一区间震荡,走势整体承压。
相比之下,同为央企的东风汽车集团,除今年一季度上演一波上涨行情外,下半年开始股价一路上扬,尤其近日因子公司岚图汽车将“借壳”登陆港股市场,在停牌半个月、伴随半年报发布复牌后,跳空大涨54.1%,股价时隔10年再度突破10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35.53万辆,同比增长1.59%,创下近8年同期新高。反观东风汽车集团,虽上半年销量下滑14.72%至82.39万辆,但同期营收为820.44亿元。
也就是说,东风汽车集团销量仅为长安汽车的六成,但营收却较长安汽车多出近百亿。
不过盈利能力方面,长安汽车在一众上市汽车央国企中依旧表现不俗。
02
此外,毛利率提升成为长安汽车半年报中的一个亮点。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3.8%提升至14.58%,增长0.78个百分点。
在众多券商机构看来,长安汽车上半年毛利率的增长,得益于其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品牌规模效应释放和供应链降本等因素。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2025年6月产销快报」
报告期内,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5.17万辆,同比增长49.05%,占整体销量三分之一。
对此,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长安汽车新能源品牌销量大幅提升带动新能源效益稳步改善,预计今年下半年至2026年,其新能源业务将达到盈亏平衡点,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品牌将逐步扭亏。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海外市场表现亮眼,上半年实现出口29.94万辆,同比增长47.35%。伴随长安汽车的海外销量增长,其海外毛利率达到22.23%,大幅高于13.03%的国内毛利率。
不过,由于行业竞争加剧、新车推广导致销售费用增加等因素,申万宏源、东海证券、光大证券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对长安汽车的业绩预期。
其中,光大证券对长安汽车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下调19%、26%、14%至65.1亿元、70.7亿元、95.2亿元。
不仅如此,券商机构普遍表示,行业竞争加剧带来显著价格压力,消费需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加之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可能拖慢长安汽车的全球化进程,都将成为这家新央企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03
7月29日,整合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
长安汽车成为继一汽、东风之后的第三家汽车央企,无疑有助于其内部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协同发力,并有助于长安汽车内部治理效率和国际化运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就连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都意味深长地表示:“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的确,就如朱华荣在9月5日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所说:“过去10年,我们在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过了1100亿元。”
基于此,长安汽车已拥有超2.4万人的研发团队,建成了44个技术与产品开发中心、200余个实验室。
加上已经与华为、腾讯、海尔集团打下了合作基础,长安汽车在产业链、生态链上的确已经建立起一定优势。如今又有了央企身份,为其日后资源整合再增添一层光环。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研发支出合计54.04亿元,同比增长17.23%。按规划,未来10年,研发团队将进一步扩充,用于新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或将达到2000亿元。
成为汽车央企的长安汽车出手阔绰,但轮到其高管团队“出手”时,就显得十足谨慎。
04
9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及间接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已完成增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这些高管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7.36万股,占总股本的0.0048%,增持金额590.65万元。
这一举动被官方解读为“基于对长安汽车长期投资价值和未来持续发展前景的充分认可”,但资本市场似乎对此看法存在分歧。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公告」
从具体增持金额看,19位高管中,董事长朱华荣、总经理赵非、董事谭本宏,分别增持31.42万元、32.83万元和30.06万元;增持金额最多的长安汽车副总裁王辉,也不过34.62万元。
人均增持30万元出头,这与长安汽车2024年财报中披露的高管动辄上百万,甚至两百万的薪酬水平相比,过于保守。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2024年年度报告」
巧合的是,长安汽车高层增持次日,比亚迪也发布高管团队增持股份公告,32人共增持48.82万股,增持金额合计5232.78万元,人均超160万元。
不久前,何小鹏曾动用2.5亿港元增持小鹏汽车310万股A类普通股股票。
这种增持规模,显然难以彻底打消投资者对长安汽车未来发展前景的疑虑。
05
另值得一提的是,不知是何种原因,长安汽车,从6月开始,作为上市公司本应该更加透明,但其销量数据却变得神秘起来,不再如之前那样,将自主与合资板块的销量数据逐一公布,给投资者提供清晰透明的参考。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2025年8月产销快报」
这显然与资本市场预期长安升级为央企后,理应变得更加透明背道而驰。
但即便销量公告已极度简洁,也仍能从中瞥见一二。
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销量公告可计算得出,今年前8个月,除“自主品牌”外,其余销量为27.52万辆。
可行业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合计批售15.65万辆(含出口)。
两组数据悬殊之大,不免令人心生疑问。可即便以27.52万辆均为合资板块销量计算,两家合资企业月均销量之和,月均仅3.44万辆,不如比亚迪、吉利一款车型单月销量。
不论是一汽、东风,还是上汽、广汽,这些汽车央国企,没有一家愿意放弃合资企业打下的江山,“稳合资”几乎成为一种共识。
加之国家已明确2026年起对新能源汽车恢复征收车辆购置税,随着鼓励性政策退坡,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车企或迎来转机。
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是否愿意将更多集团资源给予两家合资企业,帮助它们摆脱困境的同时,获得在华产品开发的更多主导权?
毕竟,现在说长安自主板块已强大到足以支撑起长安的所有,恐为时尚早。
况且作为长安汽车高端化的代表,阿维塔目前月销量仍在万辆规模徘徊,高端化进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Views of AutosKline:
升级为央企,让朱华荣治下的长安汽车一时风光无两。
但有句老话,风水轮流转。
长安的“富裕仗”只不过刚刚开始,待将手中握有的丰富资源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或许才能实现长安汽车和资本市场所期待的“长治久安”。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信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