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当下新能源车的传播中,“超高强度钢用量 80%”、“强度达 2000 兆帕甚至2200兆帕” ,已成为车企的常见传播话术。
因为数字简单易懂,所以消费者也往往将这些数据与车身高刚性、高安全性直接划等号。他们会以为超高强度钢标号越高,车身结构越安全。
可是,超高强度钢的“兆帕数” 和 “用量多少”,并不能完全代表车身结构的安全。换句话说,超高强度钢不等于百分百安全。
超刚强度钢有个隐形克星:氢脆现象。这是决定超高强度钢能不能真起到安全作用的关键。
被忽视的“安全盲区”:“氢脆”现象
要弄明白氢脆测试为啥重要,得先知道超高强度钢有个“隐形敌人”——氢脆现象。
氢原子特别小,只有金属原子的几十分之一大。在炼超高强度钢,或者给它焊接、加工的时候,氢原子很容易就钻进钢材内部,藏在原子的缝隙里。
这些偷偷钻进去的氢原子,会破坏钢材里面晶粒之间的连接,就好比在一堵很结实的墙里,悄悄弄出了一些看不见的裂缝。
而且,这种风险,具有“延迟性” 和 “突发性”:
比如车辆出厂时,存在氢脆隐患的超高强度钢可能看似“正常”,但随着使用时间推移,氢原子在钢材内部不断积聚、扩散,会逐渐引发微观裂纹;
比如当车辆遭遇颠簸、碰撞等外力作用时,这些微观裂纹会迅速扩展,导致钢材“无征兆” 断裂,直接削弱车身刚性,使本应起到保护作用的安全结构失效,严重威胁驾乘人员安全。
所以,单纯追求超高强度钢的“用量” 和 “强度数值”,若忽视了氢脆风险,或者没有做氢脆测试,反而可能给车身结构安全埋下隐患。
如何解决“氢脆”隐患?
那么,车企们都是解决氢脆现象这一安全隐患呢?
在氢脆测试这件事上,一汽大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汽-大众不光是把氢脆测试当成必须要做的事,而且标准严得超乎想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00% 全检:拒绝 “抽样侥幸”
与部分车企仅对超高强度钢进行“抽样检测” 不同,一汽大众对所有用于车身制造的超高强度钢,执行100% 的氢脆试验全检。
从原材料进场到加工成型,每一批、每一件钢材都必须通过氢脆检测,确保没有任何一件存在氢脆隐患的钢材流入生产环节。这从源头杜绝了 “抽样合格但批量存险” 的风险。
2、行业最严苛的试验标准:模拟“极限工况”:
一汽大众的氢脆试验,并不是常规的试验环境,而是全程都是在“最恶劣的酸性环境” 中进行。
酸性环境会加速氢原子的渗透和活动,模拟车辆在长期潮湿、酸雨、沿海高盐雾等复杂使用场景下的极端工况,比常规实验室环境更能暴露钢材的氢脆隐患。
此外,试验明确划定“失效红线”:超高强度钢在上述恶劣环境中持续承受测试200 小时以内,不得出现任何氢脆断裂现象。
这一标准不仅为钢材的抗氢脆性能划定了清晰的“安全红线”,更确保了钢材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通常为 10-15 年)的性能稳定性;
一汽大众工程师告诉电驹小编,“200 小时恶劣酸性环境氢脆试验” 标准,是目前汽车行业针对超高强度钢氢脆检测的最严苛要求。
大众CC
最低售价:16.89万起最高降价:5.60万
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
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吉林通化出了一个严重的车祸,一辆一汽大众的CC 被撞,车身都快散架了,零件掉得到处都是。可万幸的是,车里坐着的车主李女士的父母,就受了点惊吓,没受啥重伤。后来,李女士给车下跪感谢,照片在网上火了,网友们都夸这车靠谱。
这场“车毁人安” 的事故,与超高强度钢的运用和严格的氢脆测试有直接联系。
一方面,一汽-大众车型大量用超高强度钢,给车身搭起了一道“物理防线”;另一方面,100% 全检测和 200 小时极端环境氢脆测试,杜绝了超高强度钢的氢脆隐患,真正发挥出抗撞击、保安全的作用。
所以,面对车企宣传的超高强度钢的各种数据,消费者买车的时候,不妨多问一句:“这些超高强度钢,都做过氢脆测试吗?测试标准是啥样的?”
销售人员听了,肯定不敢忽悠你。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