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当“20万标配激光雷达”,当“智驾普及”口号斩获万单,当36款新能源车在15个高危场景测试中集体“挂科”……一场打着“平权”旗号的行业混战正在撕裂汽车产业的信任根基:科技平权,究竟是普惠福利,还是资本谎言?而我们,又究竟需要怎样的科技平权?
当前行业最大的“伪平权”陷阱,在于将“标配”视为“普惠”。2025年1-5月,中国乘用车销量增长14%,行业利润却下滑11.9%。零部件商在价格战中疲惫不堪,若高阶智驾沦为“赠品”,产业链将无以为继。正如博世去年在华智驾研发投入近20亿,换来的却是“标准能力被白送”的尴尬。
真正的科技平权不是被当作“赠品”免费捆绑。特斯拉FSD虽选装率仅20%,却通过持续迭代和明确边界定义,让用户清晰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反观某些车企,一边用“终身免费OTA”吸引用户,一边在三年后以“硬件算力不足”为由停止服务,将技术负债转嫁给消费者。更有甚至,将激光雷达从5线束缩水至3线束,算力芯片从百TOPS级降为三十TOPS级,自动泊车成功率从95%骤降至60%,却仍在宣传中强调“百万级配置下放”,最终是产业链为“赔本赚吆喝”买单。
那么,科技平权该是什么模样?技术迭代规律告诉我们,科技平权必须遵循“分步扩容”的客观路径。过去BBA等豪华品牌,无论配置还是用料,都讲究分级,科技配置更是高端车型的专属。正如比亚迪天神之眼采用的A/B/C分级策略,通过不同版本的划分,让技术分阶段渗透:从100人中1人用得起,到10人用得起,再到30人、50人,每一步迭代都需技术成熟与商业闭环支撑,既满足了高端用户的需求,也让更多中低端用户能够体验到先进技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L3级自动驾驶,但每一个选择付费的用户都能获得稳定可靠的技术体验,这才是科技平权该有的样子。
真正的科技平权从来不是“让所有人用得起”,而是让用户真正掌握技术的话语权与价值权。正如电脑的普及、二维码的流行都经历漫长迭代,汽车智驾也需遵循客观规律。当行业从“参数竞赛”转向“价值创造”,从“免费绑架”转向“付费认可”,科技平权才能真正成为缩小差距的推手,而非制造信任危机的帮凶。
正如国家反内卷式竞争的核心,正是要破除这种“伪平权”的恶性循环:当车企用“免费”绑架用户认知,用“参数游戏”掩盖技术短板,用资本补贴换取虚假繁荣时,最终买单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编后语
如今的汽车,正处于快速迭代的进程中。芯片、AI算法、智能功能的不断涌入,正在引发一场汽车智能化的科技平权潮流。但这场潮流,不能仅仅是价格的竞争,更应该是技术掌控权和使用价值的竞争。
科技平权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极端命题,当企业不再用“平权”遮羞,当用户不再迷信“白送”,才能迎来真正的科技平权时代:不是昙花一现的狂欢,而是细水长流的普惠。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