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自立门户的大疆卓驭,终于找到新的树荫。
从年初开始,汽车智能化的竞争就从座舱全面延展到辅助驾驶,特别是在工信部等部门没有加强监管的真空期,“智驾平权”成为了上半年车企竞争的主旋律。
与智能座舱不同,辅助驾驶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对于这方面,车企大多采用慎重的策略对待,特别是在传统汽车行业,几乎都是由供应商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辅助驾驶功能的逐步多元化,供应商的参与度也发生着变化,从之前的黑盒方案,到目前的多种合作共存,国内市场也形成了以地平线。大疆卓驭、华为乾崑和Momenta的头部供应商。
在“地大华魔”的影响下,除了少数自研的品牌外,几乎这四家垄断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近日,却有消息确认,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增资并收购卓驭 35.8% 的股权,成为卓驭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与原股东 New Territory(现持股 34.85%)共同控制卓驭科技。
随后,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官网上也对这一收购案进行了反垄断公示,确认了这一收购案。
大树乘凉
关于卓驭,外界更习惯于将其视为大疆的车载辅助驾驶公司,从2016年大疆内部成立车载项目组,到2023年大疆将其独立运营成立卓驭科技有限公司,卓驭在大疆的扶持下成长了六年。
这也让外界到现在也将大疆和卓驭视为同一家公司,在大疆光环之下成立起的卓驭科技,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大疆在无人机上沉淀多年的技术,终于在汽车行业开花结果了。
在无人机领域,大疆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市场份额在90%以上,然而进入到辅助驾驶行业,从大疆车载到现在的卓驭科技,外界对于其最大的印象是负责人沈劭劼在2024年讲到的用7000元成本实现高阶辅助驾驶上车。
随后,低成本方案成为大疆卓驭的标签,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卓驭的合作车企不断增加,到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卓驭向外部公布了九大合作客户,分别为大众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奇瑞汽车、长城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奥迪、北汽集团。
可以说,靠着低成本和名门出身,卓驭成功的在汽车辅助驾驶行业站稳了脚跟,实现了20多款车型的量产和30多款车型的定点,让卓驭的市场估值一度在百亿元的规模。
除了低成本方案之外,卓驭更被关注的还是与大众集团在燃油车上的合作,早在2018年,卓驭的前身大疆车载就被大众从众多供应商中选中,双方开启合作,一直到2021年上海车展,这项合作才被公开。
但是,德国人的追求与国内市场不同,时间对于大众集团来说似乎被放慢了不少,一直到2024年5月,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途观L才正式上市,距离双方公布合作已经过去三年时间。
也因为此,卓驭通过途观L被市场知晓,在途观L上市之前,国内还没有一款主流燃油车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多数车企都在新能源车型上努力,似乎都选择性地忘记燃油车的需求。
这背后,其实是车企选择放弃困难且产出比低的方案,与电驱动不同,在燃油车上想要实现高阶辅助驾驶,需要克服多个困难,首先就是电能的需求,感知、计算和执行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对于燃油车来说,传统的蓄电池不足以支撑高功耗的负载。
另一方面,由于内燃机先天的缺点,在相应速度上难以和电机相比,而相应速度正是辅助驾驶功能安全的关键因素,1秒的差距在高速状况下就是33米的误差。
可以说,正是因为与大众集团在燃油车上实现高阶辅助驾驶方案的落地,让卓驭有了跻身行业头部的基础,也正是因为与大众的合作,才有了之后卓驭与一汽在红旗品牌上的合作基础。
随后双方在红旗天工系列车型上的成功合作,奠定了这一次收购的基础,一汽对于卓驭的技术是可信的,而卓驭也需要更强大的外部力量来支撑未来的发展。
树与森林
对于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来说,引入车企资本入股是十分常见的,包括国内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华为系,不只通过鸿蒙智行深度绑定了五大车企,更是通过成立车BU成立引望来扩大朋友圈。
卓驭科技在本次合作之前也是由多方持股的,例如比亚迪在今年初,通过深圳比亚迪创芯材料有限公司持股5.1845%,但是,比亚迪与卓驭的合作更多是在车载无人机项目上,多次公开表示双方合作并未涉及到辅助驾驶方面。
同时在卓驭的B轮投资中,北汽产投和广汽资本等都进行了投资,但持股比例较少,符合一般车企与供应商的合作,例如,长安汽车通过阿维塔科技间接持有引望10%的股份,同时还保留了10%的预留股权,合计也只有20%.
然而,卓驭本次引入一汽则是直接将35.80%的股份出售,一汽直接跃升为卓驭科技最大的单一股东,与大疆系公司New Territory共同管理公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几乎等同与卖身给了一汽。
当然,这也是辅助驾驶供应商在市场竞争下逐渐呈现阵营化的趋势,市场正从“供应商vs车企”的简单关系,演变为“联盟vs联盟”的复杂竞争。
类似手机行业的“安卓联盟”与“苹果”之争,智能驾驶领域也出现了华为系、以及由一汽+卓驭构成的新联盟。地平线、Momenta等也在构建各自的生态。车企选择供应商,越来越像是在选择未来的技术盟友和生态阵营。
除了外界熟知的华为系外,像地平线在奇瑞IPO上市中就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高瓴等头部机构一同进行了投资。
Momenta则是有上汽、通用、奔驰和丰田的投资股份,但是这些车企都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更多是一种技术型投资。
一汽控股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为卓驭带来了资金的支持,同时,作为国产汽车发源的一汽,有着其他企业所难以企及的各项优待,央企背景保证了卓驭能够在一汽的庇护下走得更远。
但是,一汽的控股也将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卓驭与其他车企合作项目的推动,在之前,卓驭是作为第三方供应商的身份与车企进行合作,然而在带有一汽背景之后,是否会引起其他车企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
对于卓驭来说,很有可在在这次股权变更后,面临选择一颗大树而失去正片森林的境地。
卓驭需要在之后的发展中保持更微妙的平衡,之前卓驭一直在努力塑造独立的品牌形象,如今又需避免被完全“一汽化”,保持对全行业客户的开放性和服务能力。
当然,像卓驭与一汽这样的合作,可能更是未来车企与供应商合作的趋势,当智能化成为竞争的关键,出于互信的关系车企也会选择与供应商加深合作,进行更深度的绑定。
未来辅助驾驶行业内的合纵连横将会更加频繁,供应商不止需要在技术上加速迭代,在经营上个更是需要找到合适的盟友尽心深度的绑定,才能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