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9月29日,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上市。
这应该是我从业以来参加过最特别的发布会。
特别之处一是,邀请函搞了个“小惊喜”,由一个纸质眼镜和一份黑色信封组成,信封里的卡片有一个留白处,上方的引言写着:“当汽车开始像人一样‘看’世界,它将如何诠释阿西莫夫三定律?
而当我戴上眼镜看向留白处后,赫然出现“邀您见证上汽大众「人机共驾」的答案”。
特别之处二是,一改中方营销负责人公布产品售价惯例,这次是由外方负责人,也就是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必欧公布价格,他全程使用中文,还算流利地揭开发布会最后一个悬念:帕萨特Pro 2026款一口价16.99万元起,途观L Pro 2026款一口价19.29万元起,途昂Pro 2026款一口价25.99万元起。
大众“在中国,为中国”的诺言,在此时此刻有了一个具象化体现。
那么,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将如何给出「人机共驾」的答案?
破解燃油车智能困境:“人机共驾”的安全答卷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戳破一个行业共识:燃油车搞智能化,远比电动车难。
不是技术不够先进,而是底子不一样。电动车的动力输出像“线性开关”,踩多少有多少,辅助驾驶调起来容易;但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反应更复杂,要是没调好,辅助驾驶时加速可能猛地窜一下,减速又顿得人往前倾,体验感会大打折扣。
更麻烦的是,燃油车没有电动车的先天散热优势,高算力的智驾控制器装进去,夏天一晒就容易过热罢工,连最基础的通讯都要从头适配,得打通方向盘、刹车、导航等十几种部件的协议,少一个环节,辅助驾驶就没法顺畅工作。
但上汽大众和卓驭这对“七年搭档”,偏偏把这些难题拆解得明明白白。针对燃油车的动力特性,他们花了1400多天打磨出一套“非线性优化控制算法”,还跑了超十万公里路去精调参数。现在我们坐进车里,不管是辅助变道时的转向,还是跟车刹车时的力度,都跟老司机开车一样稳,完全没有机器硬拽的突兀感。
为了解决散热问题,他们没搞复杂的水冷,而是选了更适配燃油车的“风冷+增强辅助”设计,就算在夏天40℃的暴晒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能稳定工作。至于通讯适配,双方干脆成立了“联合攻坚小组”,拉着所有部件供应商一起对账,硬是把零散的协议拼成了顺畅的信息网,让辅助驾驶能快速上车。
而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搭载“端到端高快NOA”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它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更把阿西莫夫三定律的安全内核装进了车里。
阿西莫夫说,“机器人要服从人类指令”,体现在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这里,便是系统不会跟你抢方向盘,比如车辆在高速上准备自动下匝道,你临时想改路线,只要轻轻扶一下方向盘,它不仅不会退出辅助,反而会立刻读懂你的意图,重新规划路线。
阿西莫夫强调,“保护人类安全”,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就像个眼观六路的副驾,800 万像素的双目摄像头能360°无死角看路况,连前方施工的锥桶、隔壁车道压线的货车都能精准识别,遇到障碍物时,会先算好绕行路线,再平稳调整方向,不会让你慌神。
对驾驶者来说,这种“人机共驾”不是机器替你开,而是机器帮你减负。跑高速时不用盯着匝道口慌慌张张变道,系统提前2公里就会开始准备,过弯时还会自动根据弯道弧度调速度;遇到前车慢吞吞,它会先观察后视镜,确认安全后主动变道超车,不用你频繁手动操作;就算突发状况你介入了,它也会默默配合,不会让辅助功能因断档而造成意外发生。
最容易被忽略的第三定律 ——“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存在”,则藏在系统严苛的可靠性设计里。毕竟,只有系统自身稳定运行,才能持续为人类提供安全辅助,这是前两定律生效的基础。
上汽大众与卓驭为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做了一系列极限考验,比如在-40℃的极寒环境中,双目传感器能长时间稳定工作,在105℃的超高温下,系统连续运行超1000小时无故障。另外,该系统的启停寿命测试累计高达5.4万次,覆盖高低温极限工况,还通过了国际EMC双认证,在最高200V/m的强电磁场干扰下信号零中断,抗15kV静电的数据保护始终在线。
保护自身存在,本质是为了更可靠地履行“保护人类、服从人类”的核心职责。而对驾驶者来说,这种“不越界、不缺位”的默契,正是上汽大众对“人机共驾”最实在的回答——不追求激进的功能,而是让每一次协作都更安心可靠。
智舱进化:油电同智,不是空话
解决了“怎么安全共驾”的问题,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在“怎么更懂你”的智能座舱上,更是把“油电同智”的承诺落到了实处。
以前跟燃油车的车机说话,总像跟耳背的人沟通,说“打开空调”行,说“打开空调再放首歌”就卡壳了。但这次的语音助手不一样,它能一次听懂你一句话里的五个意图,甚至你说 “我有点冷,想听听周杰伦的歌,再把天窗开个缝”,它能同时调高温度、切音乐、开天窗,不用你分三次说。
更贴心的是,它还装了百度文心+ DeepSeek双AI大模型。你问它“前面服务区有没有充电桩”,它能精准报出位置;你让它“写一段朋友圈文案记录今天的旅行”,它能马上生成;甚至你想知道“仪表盘这个灯亮了是什么意思”,它会像“移动车书”一样给你讲明白。
上车时更不用麻烦,刷个脸就能登录账号,座椅会自动调到你习惯的位置,就像家里的沙发一样懂你。
把智能驾驶辅助和智舱的升级拼在一起,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的综合竞争力其实很清晰。它既有大厂的靠谱,也有新势力的聪明。在智能驾驶辅助上,502项超国标测试、-40℃到105℃的极端环境验证,让你开着更放心;在智舱上,语音、Face ID、远程控车这些功能,都戳中了日常用车的痛点,让你用着更顺心。
价格上更实在,顶配车型直接免费送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就算是选装也才5000块,比起不少品牌动辄几万的智驾选装,门槛低多了。
再加上上汽大众四十年的造车底蕴,第五代EA888发动机和德系底盘调校都很成熟,相当于既有老手艺的扎实,又有新科技的狠活,这在燃油车阵营里其实很稀缺。
破除智能代际落差,推动燃油车智能化体验迈入2.0时代
现在很多人觉得智能化是电动车的专属,买了燃油车的车主也会担心自己的车很快就会过时,体验有欠缺。但上汽大众没把燃油车当成过渡产品,反而花大力气给油车做智能升级,并针对燃油车的特性找到适配的技术路径。
这种坚持,最终打破了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智能代际落差。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证明,不用换电车,燃油车也能有老司机般的辅助驾驶,有“懂你”的智能座舱,不会被时代淘汰。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油电共存”的局面,上汽大众积极推进“油电平权”,就像是给油车党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必在油车的可靠与电车的智能之间二选一。
当我们开着帕萨特Pro 2026款、途观L Pro 2026款或是途昂Pro 2026款跑在高速上,系统帮我们平稳过弯、主动避障,座舱里的语音助手帮我们调好空调、找到服务区,这种既有老伙计的踏实,又有新朋友的贴心的感觉,或许就是燃油车智能化最该有的样子:
不激进,不花哨,却能让每一次出发,都比以前更轻松从容一点。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