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消费热潮为车市注入活力,9月作为四季度冲刺的起点,各车企的表现不仅折射出上半年战略布局的成效,更勾勒出当前汽车市场的深层变革。传统车企凭借深厚积淀在转型中稳步前行,造车新势力则在格局重构中上演新旧交替,两大阵营的竞争已从单一销量比拼,升级为技术、生态与战略的综合较量,推动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传统车企以稳为基
长期以来,合资品牌在燃油车市场占据优势,但在新能源领域却始终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过9月的数据显示,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广汽丰田成为合资品牌新能源转型的排头兵。其9月整体销量达7.12万辆,1-9月累计销量56.75万辆实现正增长,除了凯美瑞(2.05万辆)、赛那(0.81万辆)、锋兰达(1.37万辆)等燃油车型持续稳定输出外,新能源车型铂智3X表现尤为亮眼,9月交付9017辆,成为合资新能源领域的黑马,彻底打破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被动局面。
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则继续巩固燃油车优势。一汽-大众9月销量14.64万辆,其中大众品牌7.60万辆、奥迪品牌5.83万辆、捷达品牌1.20万辆,凭借技术积累与市场洞察,其燃油车市场份额提升0.3个百分点,奥迪品牌更是稳居豪华燃油车市场第一。上汽大众9月终端销量9.13万辆,前三季度累计78.7万辆,通过油电同智、油电同进战略,不仅燃油车份额进一步提升,9月推出的PRO家族新车还升级了驾驶辅助功能,强化了产品竞争力。
此外,别克与北京现代也交出了差异化答卷。别克9月销量3.62万辆,GL8家族以1.18万辆成为绝对主力,同时在新能源MPV市场保持统治力,全新高端新能源车型至境L7的上市,进一步完善了其电动化产品矩阵。北京现代9月销量1.79万辆,同比增长8%,1-9月累计超15万辆,但距离50万辆年度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伊兰特、途胜L、库斯途大概率为三大销量主力,而即将推出的全新纯电SUV EO羿欧,将成为其新能源转型的关键筹码。
自主车企阵营中,比亚迪与吉利的一哥争夺战成为9月焦点。比亚迪9月以39万辆的销量领跑,其中王朝网与海洋网合计35.5万辆,方程豹2.41万辆、腾势1.24万辆、仰望0.08万辆,产品矩阵的多元化优势尽显。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325万辆,距离460万辆的年度目标还有135万辆差距,四季度面临不小的冲刺压力。
吉利汽车则以高增速紧追不舍,9月销量27.3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9%,创下新高。从品牌拆分来看,吉利品牌22.20万辆、领克3.29万辆、极氪1.83万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达6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电动化转型成效远超预期。前三季度吉利累计销量约217万辆,已超过2024年全年销量,距离300万辆年度目标仅差83万辆,四季度有望进一步缩小与比亚迪的差距。
长城汽车则凭借特色车型实现增长突破,9月销量13.36万辆,同比增长23.29%。方盒子车型成为核心增长点,坦克300、坦克500、哈弗大狗、哈弗猛龙等合计销量6.34万辆,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分品牌来看,哈弗8.19万辆、魏牌1.10万辆、坦克2.14万辆、欧拉0.63万辆、长城炮1.29万辆,各品牌协同发展,形成了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
造车新势力格局重构
曾以蔚小理为核心的造车新势力格局,在9月迎来彻底重构。零跑、小米、鸿蒙智行等品牌凭借产品力与性价比优势快速崛起,小鹏实现触底反弹,而理想、蔚来则面临增长压力,新势力阵营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零跑汽车成为9月新势力阵营的最大黑马,9月交付6.67万辆,同比增长超97%,首次突破6万辆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从理想平替到产品线全面开花,零跑的成长路径清晰可见,目前其拥有C10、C11、C16、B10、B01等多款热销车型,覆盖20万内主流市场,产品选择丰富度远超同级竞品。10月,零跑将推出首款旗舰车型D19,有望向更高价位市场突破,进一步扩大销量规模。
小米汽车则以行业新玩家的身份刷新认知,9月交付超4万辆,要知道这已是其当前的交付极限,而非销量极限。尽管旗下仅有SU7和YU7两款走量车型,但凭借小米的品牌效应、极致的性价比以及智能化配置,订单量让不少竞品艳羡。作为进入车市仅一年多的品牌,小米汽车的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新势力阵营中最快破局的代表。
鸿蒙智行与小鹏汽车则分别以生态优势和技术迭代实现增长。鸿蒙智行9月交付5.29万辆,依托华为鸿蒙生态的智能化优势,以及与车企的深度合作,快速打开市场;小鹏汽车9月交付4.16万辆,同比增长95%,1-9月累计销量31万辆,同比增长218%,彻底走出此前的低谷期。全新小鹏P7凭借前卫的外观设计与升级的智能化配置,成为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MONA M03、小鹏G6等车型也在细分市场保持热销。
与新兴品牌的高增长形成对比,理想、蔚来这两大传统新势力品牌9月增速相对平缓。理想汽车9月交付3.40万辆,蔚来汽车交付3.47万辆,尽管仍处于新势力第一梯队,但与零跑、小米等品牌的差距正在拉大。
从产品来看,理想汽车依旧依赖L系列车型,虽然在家庭用户市场拥有较强竞争力,但产品矩阵相对单一,面对零跑等品牌的性价比冲击,增长压力逐渐显现。蔚来汽车则面临高端化与销量平衡的难题,尽管ET5、ES6等车型保持稳定输出,但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其定价策略与产品创新速度未能完全跟上市场节奏,后续需通过产品迭代与战略调整重新激发增长潜力。
四季度冲刺难度不小
从9月车市销量数据来看,新能源已成为决定车企市场地位的核心变量,而四季度作为年度目标冲刺的关键阶段,各品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9月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整体车市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破万,还是自主车企新能源占比超60%,亦或是新势力品牌的高增长,都印证了新能源已从可选市场变为必争市场。
未来,合资品牌与自主车企的新能源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合资品牌凭借燃油车积累的品牌口碑与渠道优势,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试图夺回市场份额;自主车企则凭借先发优势,在产品迭代、智能化技术上持续领先,同时通过性价比策略巩固市场地位。这种双线竞争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升级,也将促使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探,最终惠及消费者。
如智能化与性价比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因素。无论是岚图汽车搭载的华为乾崑驾驶辅助系统、智己汽车的智能座舱,还是零跑、小米的高性价比配置,都精准击中了消费者需求。
这意味着,车企的竞争已从电动化转向电动化+智能化双轮驱动,谁能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形成核心技术壁垒,同时平衡产品性价比,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未来,缺乏核心技术与性价比优势的车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百姓评车
9月车市的变革从来不是温和的数字更迭,而是一场淘汰速度远超预期的生死竞速——传统车企的稳,若沦为对旧优势的路径依赖,终将被智能化浪潮啃噬掉转型先机;新势力的变,若没有核心技术托底,靠性价比撑起的短期爆发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新能源的渗透率不会等犹豫者,智能化的窗口期更不会留给出局者,当市场从增量红利彻底转向存量绞杀,那些抱着慢慢来幻想的车企,注定会被更敏锐、更果决的对手甩在身后。未来车市没有安全区,要么在技术与战略的双重革新中领跑,要么在保守与跟风的自我消耗中出局,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