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 年国庆黄金周落下帷幕,中国车市以亮眼表现为这场消费旺季画上圆满句号 —— 一份 “政策托底稳大盘、新能源领跑增势、燃油车守位固基” 的答卷清晰呈现,既延续了市场复苏的良好态势,更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深层变革。从一线城市的高端智电车展厅到三四线城市的汽车卖场,消费热情持续释放,不仅印证了市场的韧性,更凸显出行业从单一赛道竞争向多元价值共生的深刻转变。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激活全链条消费活力
今年国庆车市的爆发,始于一套全国政策搭框架、地方政策补细节的组合拳。全国层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按价格梯度细化:15万元以下车型享3000元补贴,15-30万元区间补贴提升至6000元,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补贴1万元,续航里程超600公里的车型还能额外叠加2000元长续航奖励,直接覆盖从入门到高端的全价格带。燃油车也迎来久违的政策暖意,1.6L及以下排量车型最高享4000元节能补贴,10-15万元主流燃油车市场因此受益明显。
更具突破性的是,二手车首次被纳入全国性补贴范围——5-10万元二手车补贴2000元,10万元以上补贴3500元,这一举措彻底激活了下沉市场的流通活力。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38%,其中三线城市占比达45%,不少家庭通过卖旧换新实现了汽车消费升级。
地方政策则进一步精准发力。广州、深圳对置换新能源车的消费者额外补贴 2000 元,上海推出新能源牌照申请绿色通道,审核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山东、河南等省份聚焦燃油车与二手车,推出以旧换新叠加补贴,最高可达3000元,且所有补贴申请均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线上完成,无需线下跑腿,极大降低了消费门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政策直接带动国庆期间购车成本平均下降8%,拉动订单量同比增长45%,其中72%的消费者表示补贴是决定购车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能源强势突围,燃油车坚守基本盘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今年国庆车市的主角,尤其在高端市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鸿蒙智行成为最大黑马,10月1日至6日全系车型累计大定突破35600台,其中问界M7单车型大定达 5800台,智界R7也收获2700台订单,较2024年同期增长61%。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成交均价达到37.9万元,首次超越BBA同级别车型,问界M9更是蝉联 50 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销量冠军,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彻底打破了高端智电车 “叫好不叫座” 的局面。
技术迭代成为新能源车型的核心竞争力。800V 高压快充技术已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5 分钟充电续航 200 公里” 的体验,让国庆长途出行的 “补能焦虑” 大幅缓解;L3 级智能驾驶系统的渗透率在国庆订单中达到 62%,理想 i6、蔚来全新 ES8 等车型凭借 “高速自动领航 + 城区辅助驾驶” 的组合功能,吸引了大量科技爱好者下单。
不过,热销也带来了交付周期拉长的问题。理想 i6 的提车等待时间已达 13-16 周,蔚来全新 ES8 更是需要等 6 个月,为留住客户,车企纷纷推出 “购置税兜底政策”—— 承诺若 2026 年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将补贴消费者差额部分,至高可达 1.5 万元。中小品牌同样表现亮眼,零跑汽车 7 天锁单 17397 辆,创单日销量新高;吉利星愿延续上半年热销态势,以 “每分钟成交 1 台” 的速度稳居全品类销量榜前列,1-8 月累计销量已突破 20 万辆,成为 10-15 万元新能源市场的 “黑马车型”。
从整体数据看,2025 年 1-8 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 962 万辆,国庆黄金周的消费热潮,进一步助推全年 1550 万辆的销量目标逼近达成,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有望在年底突破 45%。
尽管新能源势头迅猛,燃油车仍凭借 “补能便利、保值率高、价格亲民” 的优势,守住了核心市场。东风日产在国庆期间斩获 30265 张订单,其中天籁真心版以 12.78 万元的起售价,环比增长 40%,成为 15-20 万元合资 B 级车市场的 “销量担当”;BBA 则通过大幅终端优惠吸引消费者,奔驰 C 级、奥迪 A6L 的优惠幅度超 15 万元,北京某奥迪 4S 店单日客流量突破 800 组,创下年内新高。
燃油车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补能便利性,全国超 12 万座加油站的网络覆盖,让长途出行无需规划充电路线,38% 的跨省通勤消费者表示 “选择燃油车就是为了避免国庆高速充电排队”;二是保值率优势,数据显示 1.6L 排量燃油车 3 年保值率达 70%,高于同价位新能源车 12 个百分点,对注重 “长期使用成本” 的用户吸引力显著;三是价格下探,在 10-15 万元主流消费区间,燃油车占比仍达 55%,尤其在下沉市场,首购用户更倾向于选择 “技术成熟、维修成本低” 的燃油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燃油车并非 “一成不变”,而是在悄悄升级。大众、丰田等品牌推出的新款燃油车,普遍搭载 48V 轻混系统,油耗较老款降低 15%;内饰也加入了 12.3 英寸中控屏、CarPlay 无线连接等智能配置,试图在 “保留燃油车优势” 的同时,满足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
消费逻辑质变,从参数比拼到场景匹配
今年国庆车市最显著的变化,是消费者的购车逻辑从 “看参数、比配置” 转向 “匹配场景、满足需求”。混动车型(插混 / 增程式)成为最大赢家,销量占比逼近 50%—— 比亚迪秦 L DM-i 以 “亏电油耗 3.8L、综合续航 1300 公里” 的优势,精准击中下沉市场 “既要省油又要无续航焦虑” 的需求;理想 L9、腾势 D9 DM 则凭借 “6-7 座大空间 + 后排娱乐屏”,成为家庭出游的 “首选车型”,国庆期间家庭用户订单占比超 70%。
代际差异进一步凸显消费分层:35-45 岁的 70/80 后群体 “油转电” 加速,新能源订单占比达 58%,且在增换购时更青睐 30 万元以上的高端智电车,注重 “舒适配置 + 智能体验”;90 后首购族则偏好 15-20 万元的 PHEV 车型,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游戏娱乐功能是核心决策因素;50 岁以上群体仍坚守燃油车,“机械可靠性、维修便利性” 是他们最看重的指标,对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则持 “观望态度”。
渠道端也在适应这种变化,全国超 60% 经销店和新能源体验店增设了 “场景化试驾” 服务:针对家庭用户提供 “露营装备装载体验”,针对通勤族设计 “城市拥堵路况智驾演示”,针对长途出行需求安排 “高速补能模拟”。这种 “沉浸式体验” 大幅提升了转化率,理想、鸿蒙门店的订单转化率提升至 32%,较平日翻倍。
百姓评车
2025 年国庆车市,没有出现 “新能源碾压燃油车” 的单一格局,反而呈现出 “新能源破局高端、燃油车稳固基盘、政策精准托底” 的多元共生态势,这恰恰印证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度与包容性。随着 2025 年底购置税减免政策进入倒计时,业内普遍预测年底车市将迎来新一轮 “抢购潮”,新能源与燃油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更多是 “差异化互补” 而非 “零和博弈”。
从长远看,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高阶智驾)与消费分层(如场景化需求、代际差异)的双重驱动,将推动中国汽车行业从 “规模竞争” 转向 “价值竞争”。无论是新能源的 “高端化突破”,还是燃油车的 “智能化升级”,最终都将指向 “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这一核心 —— 一个油电融合、多元共生的汽车行业新周期,已然到来。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