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日产汽车与中国市场的缘分,最早可追溯到1973年。那一年,首批日产公爵轿车驶入中国,开启了日产汽车的中国故事。
40年在华1900万用户对日产的选择
1985年,日产汽车公司北京办事处正式成立,这成为日产在华发展的重要起点。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日产汽车逐步深化在华布局。1993年,合资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日产汽车与东风汽车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同年6月,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成立。
到 2025 年迎来四十载里程碑,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书写了一段合资车企的成长史诗。累计超 1900万台的销量成绩单,见证了其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化深耕的变迁。站在40年的日产,在华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然而,近三年连续下滑的销量曲线,也凸显了这位 “老将” 在电动化浪潮中的转型压力。在 40 周年品牌之夜的关键节点,日产抛出的电动化战略与本土化布局,能否成为其重拾市场主动权的破局密钥?
四十年销量沉浮:15900 万基石下的合资版图现状
东风日产作为绝对核心,撑起了日产在华的大半壁江山。巅峰时期的 2020年,其年销量突破 113 万台,轩逸等车型长期霸占紧凑型轿车销量榜首,凭借 “省油、可靠” 的标签收获千万家庭用户认可。
但受新能源转型滞后影响,其销量自2022年起持续下滑:2023 年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英菲尼迪)全年销量 75.8 万台,同比下滑 20.9%;2024年 1-8月销量40.35万台,虽同比降幅收窄至9.8%,但与巅峰期仍有显著差距,英菲尼迪品牌更是在豪华市场存在感渐弱。
郑州日产则聚焦商用车与越野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布局。依托纳瓦拉皮卡、途达 SUV 等车型,在商用物流与户外越野领域占据一席之地,2023 年销量约 3.5 万台,虽规模远不及东风日产,但凭借耐用性口碑在细分市场保持稳定份额。不过,面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加速渗透,其燃油车型为主的产品矩阵正面临转型考验。
电动化转型:N7已经见成效!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日产汽车将中国视为全球电动化转型的核心支点,并积极推出了一系列电驱产品。其中,纯电轿车N7成为日产电动化战略的关键车型。2025年9月,N7销量为6,410台,累计交付量已达32,901台。
日产汽车计划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到2027年夏季,将新能源车型投放数量从8款提升到10款,其中9款为日产品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革,日产汽车正在调整其在华战略,从传统的“在中国”模式,转向“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新战略。
今年10月15日,日产LCV研发中心在郑州日产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日产汽车在华战略的重要升级。该研发中心将承担日产全球LCV车型的开发工作,以及以电驱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研发。
品牌之夜释信号:电动化与本土化双轮驱动
在 40 周年品牌之夜上,日产以 “传承与革新” 为主题,释放出明确的转型信号,多项重磅举措成为舆论焦点。最受关注的是电动化产品规划:日产宣布 2025-2027 年将在中国市场投放 6 款全新电动车型,涵盖纯电与插混两种技术路线,其中基于 CMF-EV 纯电平台打造的中型 SUV 概念车首次亮相,续航里程预计突破 700 公里,直指主流新能源市场。
本土化技术研发是另一大亮点。日产宣布与东风汽车深化合作,在武汉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重点攻关电池管理、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计划 2026 年前实现 80% 电动车型零部件国产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搭载日产最新 “超智驾 2.0” 系统的车型将于 2025 年量产,支持城市道路领航与自动泊车,试图弥补智能驾驶领域的短板。
此外,品牌之夜还公布了用户服务升级计划:针对超 1500 万存量用户推出终身免费基础保养政策,并构建 “15 分钟充电圈”,2026年前在全国布局5000个快充站点,解决用户补能焦虑。
未来展望:转型阵痛中寻找破局机会
站在四十年的十字路口,日产在华市场前景既面临挑战,也暗藏机遇。从挑战来看,新能源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35%,比亚迪、埃安等自主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半壁江山,日产想要从中突围,需快速弥补产品迭代速度慢、智能配置不足的短板。同时,合资品牌的品牌溢价正在减弱,年轻消费者更青睐科技感与性价比兼具的车型,这对日产的产品定位提出新要求。
但日产的核心优势仍不可忽视。1900万存量用户构成的口碑基础,是其重启增长的重要底气,尤其是轩逸等经典车型积累的“可靠”形象,可转化为新能源车型的信任背书。技术积淀同样关键,日产的e-POWER 混动技术经过市场验证,油耗表现优于同级燃油车,若加快国产化落地,有望在插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此外,与东风汽车的深度绑定,能为其提供本土化生产、供应链与渠道的支撑,这是许多新势力品牌难以比拟的优势。
日产汽车计划,到2026年底追加超100亿元投资,而东风日产将在未来3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建技术中心。日产N6和Frontier Pro等多款车即将上市,Frontier Pro作为日产首款由中国主导设计、研发、生产同时面向全球市场的皮卡,将开启日产“中国研发定义全球标准”的新阶段。
若能将品牌之夜的规划落地,日产有望在2025年后逐步企稳。短期来看,通过轩逸电动版、奇骏插混等车型完善产品矩阵,可依托现有渠道快速起量;长期来看,本土化研发与电动化技术的突破,或将帮助其重塑 “技术日产”的品牌形象。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加快转型速度——在新能源市场 “快鱼吃慢鱼”的法则下,日产的转型窗口期已愈发紧迫。
结语
四十年风雨兼程,日产在中国市场完成了从 “技术引进者” 到 “本土化经营者” 的蜕变。1500 万台销量是荣耀的勋章,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面对电动化浪潮的冲击,品牌之夜释放的转型信号让市场看到了这位 “老将” 的决心。尽管当前面临销量下滑的阵痛,但凭借技术积淀、用户基础与本土化布局,日产仍有机会在新能源时代重拾竞争力。未来能否续写辉煌,关键在于能否将规划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在 “传承可靠基因” 与 “拥抱智能电动” 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