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9日,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购置税新政落下实锤,2026年起新能源车优惠将彻底告别“全员豁免”时代!
对明年计划购车的消费者而言,想省购置税不仅要算价格账,更得先过“技术关”,那些靠堆砌电池、短续航蹭补贴的车型,即将被挡在优惠门外。
那么明年会有哪些产品退出补贴目录?怎么选车又更为划算呢?今天让我们来深扒一下!
新政细则
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核心是“减半征收+技术设限”,单车最高减免1.5万元,且只有符合新标的车型才能入围《减免税目录》。
具体分两类说,首先是纯电动将面临更严格的能耗限制。其中新政策直接引用2025年新国标GB 36980.1—2025,按车重分级设定电耗红线。基准质量1090公斤以下的车型,百公里电耗不得超10.1度;2.7吨以上车型上限为19.1度,即便是超过3.5吨的大型车,也得按3.5吨标准执行,这意味着靠多加电池凑续航的笨办法行不通了。对消费者而言,这反而降低了选车风险,以前光看续航数字易踩坑,现在能享受优惠的车型,至少在能量效率上有保障,冬天续航腰斩的问题会大幅减少。
再看插混(包括增程式),针对这一品类的门槛提升更显著,而且三条红线直接堵死“油改电”的生存空间。第一条红线是续航,纯电续航(WLTC工况)需≥100公里,由于CLTC与WLTC工况存在1.2-1.3的折算差,实际需要CLTC续航达125公里以上才够格。其中比亚迪秦L的120公里(CLTC)版本折算后仅90公里左右,已明确不达标。
第二条红线是用电量,2.5吨以下车型电耗不得超过同级纯电车的140%,2.5吨以上放宽至145%。这要求插混车有电时必须像纯电车一样高效,不能靠发动机兜底就浪费电能。第三条红线则是亏电油耗,虽然新规将油耗限值从60%-65%放宽至70%-75%,但因燃油车基准标准更新,实际要求更严。以2.5吨以下车型为例,亏电油耗上限从7.02升降至6.75升,相当于每百公里至少要省0.27升油。
新政推出势必将引发连锁反应,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当前插混车型中约30%处于红线之外,CLTC续航100-130公里的车型,折算成WLTC后普遍不足 100公里,这些车正进入清库倒计时。对车企而言,这场新政风暴也正在演化成为一场“技术淘汰赛”,那些没有自研混动发动机、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中小品牌,要么投入巨资升级,要么黯然退场。反之,技术积累深厚的企业可通过提前布局,借政策拉开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换电车型已然成为新政推行下的隐形赢家。按规定,换电车型仅按车身价格计税,电池部分不纳入基数。以蔚来ES8为例,40.68万元车价减去10.8万电池费用后,车身价29.88万元,刚好能享受全额减半优惠,比传统购车方式省近1.5万元。
消费者指南
需要我们普通消费者注意的是,购置税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购车成本。从2026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从全额减免变为减半征收,免税上限也从3万元降至1.5万元。这意味着购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型,相比2025年将多支出4000-5000元的购置税。以常见价位举例,15万(含税)车型在2025 年免税,2026年需缴6637元;30万(含税)车型2025年可免3万元,2026年需缴1.5万元;40万(含税)车型2025年免3.54万,2026年需缴2.04万,多花近1.5万元。
面对政策变化,消费者需要调整选车策略。2025年底前,想赶末班车的朋友仍可享受30万内全额免税,但务必避开“清库陷阱”,优先选符合2026年技术要求的新品。这里建议大家登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网查询车辆库存周期,避免购买滞销超6个月的车型,同时可要求经销商提供PDI检测报告,书面确认保修起始时间。
如果计划在2026年后购车,要务必确认车型符合新的技术要求,纯电车看实际电耗是否低于国标限值,插混车则核对WLTC续航、电耗比例和亏电油耗三项数据。预算充足可考虑换电车型,高价车能省更多。
车叔总结
总的来看,这次政策调整绝非简单的补贴退坡,其本质上是一次产业升级的压力测试,通过提升技术门槛倒逼行业升级。对消费者而言,虽然优惠力度收缩,但买到的每辆优惠车型都是经过能耗、续航、效率三重检验的“真新能源”,细算下来,未必不划算。最后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无论是年底抄底还是明年选购,都要牢记“看目录、查参数、算成本”三大原则,这样才能把减税优惠真正落进自己口袋!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