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smart 官方宣布,旗下 smart 精灵#5EHD 插混版将于 10 月 28 日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中型 SUV,外观整体延续纯电版精灵 #5 的设计语言,仅在细节处进行小幅优化;动力上搭载 1.5T 插混系统,提供 20kWh 与 41.46kWh 两款电池组可选,其中大容量电池版本的最大纯电续航可达 252 公里。目前该车已开启预售,预售价 18.99 万元起。
新车搭载基于雷神电混2.0技术打造的1.5T插混系统,提供20kWh与41.46kWh两款电池组选择,其中大容量版本CLTC纯电续航达252km,综合续航则突破1615km,成为smart品牌史上续航最长的车型。从参数来看,120kW最大功率的发动机与200kW峰值功率的电机形成互补,配合3挡DHT混动专用变速箱,官方数据显示其在20%馈电状态下仍能保持性能稳定。
这套动力系统的实际价值更体现在使用成本与补能便捷性的平衡上。4.4L/100km的亏电油耗使每公里成本控制在3毛钱左右,且支持92号汽油加注,降低了日常使用门槛。对于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用户或频繁跨城出行群体,这种"可油可电"的特性恰好弥补了纯电车型的补能焦虑,也比传统燃油车更具经济性。值得注意的是,其3挡DHT变速箱搭载的"无感换挡系统",通过优化挡位切换逻辑减少顿挫感,配合奔驰专家调校的本土化底盘与5.8米最小转弯半径,试图兼顾城市穿梭灵活性与高速稳定性。
NVH表现则通过技术优化形成差异化优势。新车应用170余处声学材料,发动机启动前后噪音差小于1dB(A),怠速车内噪音仅30dB(A),这一成绩已获得中汽中心权威认证。经过超1000万公里的极限测试后,这套混动系统在低摩擦、低油耗与静谧性之间达成了较好平衡,形成奔驰定义的SSS级体验标准。
作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操刀的产品,精灵#5 EHD延续了纯电版的Boxy设计语言,硬派SUV气质与品牌标志性胶囊元素的融合保持了家族一致性。车身尺寸维持4705×1920×1710mm,2900mm轴距与纯电版完全一致,仅通过5mm的高度增加适配混动系统布局,确保了设计基因的延续性。
细节设计中可窥见实用与美学的平衡考量:雨刮臂的时空胶囊开孔设计同时优化气动效能与视觉表现,尾标"a"字母可直接按压开启后备箱,车身侧面暗藏的小熊猫插画则增添了设计温度。新增的苍岩灰、星漩蓝两款外观配色及浅蜜棕内饰,进一步丰富了个性化选择空间,延续了品牌对审美表达的重视。
空间利用率的优化直击家庭用户核心需求。依托2900mm轴距,新车实现85%的得房率,1060mm的二排头部空间可满足高个子乘客需求。行李厢常规状态下容积达625L,放倒后排座椅后可扩展至1525L,能够适配露营装备等大件物品的装载需求,形成"日常通勤-周末休闲"的全场景覆盖。这种设计未追求夸张尺寸,而是以实用主义逻辑匹配家庭出行场景。
内饰质感通过材质与功能的适配实现提升:85%的软质包覆率搭配Nappa小牛皮座椅,前排零重力座椅集成加热、通风与18分钟长时按摩功能,副驾支持腿托调节。双层中央岛台与32处储物格的设计,则针对性解决了日常收纳痛点,将豪华感转化为可感知的实用体验。
智能座舱的硬件基础奠定了流畅体验的根基。双13英寸AMOLED屏幕采用iPad Pro同款Tandem双层OLED技术,搭配AMD V2000桌面级高算力芯片,可支撑5屏智慧联动与3A游戏级Unreal渲染引擎的稳定运行。豆包AI大模型赋能的语音交互系统提升了指令响应的自然度,而森海塞尔音响与256色氛围灯的组合,则丰富了座舱的娱乐氛围营造能力。
智能辅助驾驶层面,新车采用车顶激光雷达与双NVIDIA Orin芯片的冗余感知方案,可支持高速及城区领航辅助功能,处于当前市场主流水平。这一配置能够有效降低长途驾驶的操作负担,与车辆主打的跨城出行场景形成功能匹配。
从行业背景看,精灵#5 EHD的推出恰逢插混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2024年9月数据显示,比亚迪在插混SUV市场占比高达58.8%,几乎垄断头部市场。在此背景下,smart的差异化路径体现在双品牌资源的融合:既保留奔驰赋予的设计质感与调校基因,又借助吉利在混动技术上的积累,形成"豪华设计+实用技术"的组合拳。
相比纯电版精灵#5 22.99万元起的售价,插混版18.99万元的起售价进一步降低了品牌准入门槛。官方将产品与"5+2+7"使用场景对应——252km纯电续航覆盖工作日通勤,1615km综合续航解决长假长途需求,4.4L/100km亏电油耗控制使用成本,试图精准触达有多元出行需求的家庭用户。
作为smart转型后的首款混动产品,精灵#5 EHD的意义不仅是动力路线的补位,更是豪华品牌在实用化市场的一次探索。它证明smart并未固守纯电标签,而是通过技术融合回应真实用户需求——这种转变能否获得市场认可,10月28日上市后将见分晓。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