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18日,芜湖,秋意正浓。
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在此盛大启幕。
当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深情说道:“想了解中国吗?到安徽来!想了解创新吗?到奇瑞来!”全场为之动容。这不仅是一句赞誉,更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创新的智者,对一家中国车企从技术突围到精神引领的由衷肯定。
而让王树国为之震撼的,正是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致辞中反复强调的信念:“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这十二个字,与“所见之处,都是用心;未见之处,都是良心”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奇瑞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底层逻辑。
“所见之处,都是用心”,是奇瑞对用户的敬畏。在本次大会上,火星架构下的纵横G700横渡长江的影像震撼全场——百年汽车工业史上,首次有量产越野车成功穿越长江天堑。用户看到的,是硬核性能的极致展现;看不见的,是“方舟两栖系统”在密封结构、浮力分配、动力冗余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千锤百炼。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极致安全”承诺的兑现。
灵犀智舱的多模态交互,让用户“越用越懂你”;猎鹰智驾的端到端模型,让出行从“看见”迈向“预见”;鲲鹏动力以48%热效率刷新全球纪录,让混动系统进入“1时代油耗”。这些“所见”的惊艳,背后是300多家瑶光实验室的昼夜攻关,是“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三步走战略,更是对“技术立企”初心的坚守。
而“未见之处,都是良心”,则是奇瑞对责任与底线的恪守。在车身焊点的强度、电池包的绝缘层、软件系统的冗余逻辑中,那些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奇瑞同样倾注了最严苛的标准。一辆车在上市前,要经历-40℃极寒到60℃高温的极限测试,要完成百万公里级的道路验证。这些“看不见”的投入,不直接带来销量,却构筑了用户对品牌的长期信任。尹同跃曾分享一个故事:多年前,一位质量工程师看到有瑕疵的零部件被修复后重新使用,当场失声痛哭。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质量意识,让奇瑞成为获得全球五星安全评价最多的中国品牌。
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短期的利润追逐,而是长期的价值坚守。奇瑞构建的“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开阳创新中心,联合100余所全球顶尖高校,聚合数万名科研力量,形成“创新工厂”。这种开放协同的生态,让技术不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根植于全球需求、服务于多元文化的解决方案。
更令人敬佩的是奇瑞的创业精神。从芜湖小草房起步,到如今全球120多个国家布局、连续22年出口第一,奇瑞走出了一条“产品出海—技术出海—生态出海”的独特路径。它不靠低价倾销,而是以高价值技术赢得全球用户;它不止于卖车,更致力于输出标准、生态与文化。正如王树国所言,奇瑞展现的不仅是汽车,更是融合了人工智能、系统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创新成果。
当许多企业还在为“内卷”焦虑时,奇瑞已用“全球化创新体系”破局。它不惧“反内卷”,而是以技术自信、文化深耕与管理升级,推动品牌持续向上。9月港交所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向“用户喜爱和信赖的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迈进。
王树国教授将奇瑞誉为“奇特的祥瑞之光”,他坚信,这道光芒必将照亮中国创新的未来前程。
“所见之处,都是用心;未见之处,都是良心。”这不仅是奇瑞的产品哲学,更应成为中国制造的共同追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中国的创新之光,必将照亮更远的未来。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