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市场的变化速度,几乎要用‘天’来衡量。”
“如果我们的时间不再被方向盘‘铐住’,将解放巨大生产力,车也将成为移动的第三生活空间。”
……
10月16日,为期三天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行业大咖发表洞见、多项报告成果发布、科技新品现场展示等方式,共同勾画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的未来图景。
谈生态:向陆海空多维出行延伸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汽车行业变革方向已渐成共识。
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提出了“坚持用户价值,坚守安全底线”“技术自研是根基,开放协同是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回归制造业本质,尊重产业规律”等建议。
李书福强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本质上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关乎着人类出行方式、城市治理模式乃至社会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
无独有偶,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也同样谈到制造,但角度却有所不同。
“我们造车的起点不再是工程师画图纸,而是深入理解并快速响应用户真实需求。”冯兴亚表示。这一转变使广汽新车研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市场响应效率提升超过6倍。
冯兴亚指出,广汽正加速构建以用户体验与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新型企业体系,全面由制造导向迈向“用户+技术”双轮驱动的“新广汽”阶段。
无论是吉利还是广汽,无论是回归制造本质还是从制造出发,都证实了制造不能忽视的重要性,但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成为必然趋势。
李书福透露,“全域AI”与“天地一体”正是吉利推进智能网联变革的主战场,“将AI技术深度融入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全链路,推动汽车从‘功能机’向‘智慧生命体’进化。”
目前,吉利已率先布局“地面+低空+低轨”无缝衔接的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构建全面立体的技术体系保障。
这从另一角度折射出生态的重要性。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提到,汽车产业正加速向陆、海、空多维出行生态延伸,为未来出行开辟新的增长空间。预计到2030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0亿美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3220亿美元。
既然造车是一个生态体,大会就少不了许多“圈外”合作伙伴。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透露,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并正加快5G+V2X规模部署。目前,已为东风、长安等车企提供“训推一体化”算力支持。杨杰判断,AI将推动车辆从“躯体延伸”向“意识延伸”拓展,构建“家庭、工作、社交之外的数字生活新空间”。
谈竞合:推动标准互认成为首要挑战
从“造车”到“造生态”转型,车企、供应链之间的竞合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是‘独善其身’的竞争,而是‘众行致远’的合作。”朱华荣表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走向全球市场,法规协同与标准互认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首要挑战。
朱华荣建议,各国政府进一步推动标准互认,实现“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推动技术规范互通、测试数据互信、认证结果互认,共同构建统一、高效、可持续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
跨国界的合作也已经在局部快速推进。“作为大众首款基于CEA架构、由大众中国本地研发团队自研的新一代智能网联车型,它融合了大众深厚的工程基因与中国本土创新的速度和敏捷性,我们相信未来它能在智能纯电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吴博锐说。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边界,供应商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台前,由从属者变为价值共创者。
Momenta CEO曹旭东表示,智驾公司和车企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供应商关系,还增加了战略伙伴关系,在产品架构设计、方案选择以及最终整个系统级合作开发与交付,都需要在共创中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在合作一代、预研一代过程中不断深化合作。
黑芝麻智能产品副总裁丁丁也提到,由于智能化整体迭代速度非常快,预研一年、开发一年,第三年就要换代,这对于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不是很合算,投入费用比较高,因而车企自研显然不如与供应商合作更能降本。
谈安全:单车智能与车路协调并进
最近,成都一小米SU7高速驾驶碰撞后起火事故,再次引发业界对汽车安全的关注。
“全球每年因为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是125万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认为,自动驾驶要把减少事故放在首位。
他分析,交通事故它是各种复杂的原因形成,并不是说车不安全,很多时候是开车的人、开车的环境不安全,自动驾驶的技术在这方面是能作出非常大的贡献。
深陷事故旋涡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也出现在此次大会上。雷军表示,组合辅助驾驶系统是行业焦点,为把握这一趋势,小米已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小米YU7,我们下决心全系一个配置,全系标配700T算力,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这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辅助驾驶系统的体验和安全性,更为未来的技术的发展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而在曹旭东看来,强化学习大模型或许是解决自动驾驶安全的“钥匙”。他说,此前的大模型可以模仿人,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安全概念,而强化学习大模型是有机会达到人类水平甚至超越人类水平的。
他还提到,Momenta也参与了国家层面的强标制定工作,该强标针对过往事故场景进行了总结,比如大雾天进出隧道光照突变,刚好隧道口还有一辆事故车等CornerCase“长尾场景”。
强标的制定将有力规范了智能辅助市场的发展,规则的明晰则为行业安全发展提供了有据可依。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指出,2025年4月实施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首次明确了L3级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激活时车企担责、驾驶员接管后个人担责的分责机制,“彻底解决了此前责任归属模糊的行业争议”。
“然而,机器驾驶也存在本质上的安全挑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指出,由于应对“长尾场景”的能力不足、感知与认知的固有局限以及“黑箱效应”带来的不可控风险等,“没有绝对的安全,通过技术的进步,我们要充分证明机器驾驶比人驾驶更安全是可行的,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明机器驾驶的安全性”。
实现自动驾驶,除了单车智能,还有一条路径是车路协调。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阶段性成果。目前,试点工作已提炼出“车路云一体化”十大功能场景,包括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等功能,可有效提升行驶安全与交通效率。
张建勇也建议,加快L3级责任边界全国统一,并完善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与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体系。
爱点评
今年上半年车企谈及最多的是怎么打破“内卷”,面对库存压力和销量目标,恐怕各大车企都能明显感受到“压力山大”,而此次世界智能网联大会则更鼓励车企要“抬头看路”,围绕技术、生态、跨国合作等层面来展望未来,这也从本质上折射出,车企不能局限于价格的“内卷”,更应该在价值上发起挑战。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