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这两天,比亚迪在日本官网发布了全新纯电K-Car的预告图,宣布将在月底的东京车展上进行首发。这款专为日本市场设计的微型电动车,采用了独特的“盒子车”造型和空间优化设计。可以看到,新车采用短车头、大轴距布局,配备侧滑门和环形车灯,内饰则搭载双屏设计和方向盘加热功能,动力方面预计配备20kWh刀片电池,WLTC续航里程为180公里。

这款新车不仅是比亚迪产品线的一次重要补充,也是比亚迪深化日本市场战略的关键一步。从2023年2月在日本开设第一家展厅,到如今计划大幅扩张销售网络,比亚迪正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试图在这样一个以保守和忠诚于本土品牌著称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然而,日本电动汽车普及率低、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标签的疑虑,以及政策环境的波动,都为比亚迪的进军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而这款电动K-Ca,或许是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关键一战。
渠道扩张:
构建百店网络与充电生态
比亚迪在日本的市场拓展,首先体现在销售渠道的快速布局上。根据此前公布的计划,到2025年底,比亚迪在日本的经销商数量将增至100家,这一数字较目前的规模有显著提升。同时每家新设门店都将配备快速充电桩,这不仅解决了日本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问题,也为车主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与此同时,比亚迪与日本零售巨头永旺建立了销售联盟,永旺将在其全国约30家商业设施内设立比亚迪电动汽车专区,通过折扣、积分奖励和充电桩安装补贴等方式吸引顾客。这种合作模式突破了日本传统汽车分销体系,后者长期由车企旗下的经销商主导,业务高度集中在新车销售和检测服务。
永旺作为中间机构,负责接收订单并安排签约,未来甚至计划直接进口车辆,这使得消费者能够以低于200万日元的价格购买比亚迪海豚等车型。叠加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后,部分车型的购车激励总额可达约100万日元,大幅降低了消费者的入手门槛。销售网络的扩充不仅提升了比亚迪的品牌能见度,也为后续车型的推出奠定了渠道基础。

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比亚迪在日本的销量呈现缓慢爬升态势。2025年前七个月,其销量达到1861辆,同比增长56.8%,尽管基数仍低,但增长势头值得关注。有当地销售人员指出,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的认知度正在逐步提升,许多原本驾驶丰田或日产车型的用户,因认可其电动车的价格和续航表现而选择换购。
然而,日本市场对电动汽车的整体接受度仍然有限,今年前七个月电动汽车仅占日本新车总销量的约1.9%,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充电设施的不足是制约电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比亚迪在门店配置充电桩的做法,正是在尝试缓解这一痛点。此外,比亚迪日本公司总裁透露,约80%的买家为日本公民,20%为外籍人士,这表明品牌在当地的本土化渗透初现成效。通过线下门店的扩张,比亚迪希望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因为多数日本顾客更倾向于在购车前亲眼查看车辆并进行试驾。
产品本土化:
专为日本打造的纯电K-Car
在渠道扩张的同时,比亚迪的产品策略也显示出对日本市场特性的深度适应。即将在东京车展首发的纯电K-Car,便是这一策略的集中体现。K-Car作为日本特有的轻自动车类别,在当地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是许多家庭和城市通勤者的首选。

比亚迪这款新车采用了与日本主流“盒子车”相似的造型,通过短前后悬和长轴距设计最大化车内空间,后排侧滑门则方便乘客上下车。内饰方面,车辆配备了三辐式方向盘、悬浮式中控屏和三角窗设计,提升了驾驶视野和舒适性。动力系统则针对城市通勤需求优化,轻量化的车身搭配20kWh电池组,WLTC续航里程为18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使用。这种量身定制的做法,旨在解决比亚迪现有车型在日本市场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车辆宽度超过机械式停车场1.85米的限制,导致部分客户因停车困难而放弃购买。

比亚迪目前在日本市场提供三款主力车型:元PLUS、海豹和海豚,覆盖SUV和轿车细分市场。其中,海豚紧凑型车的主力客群为五六十岁人群,海豹轿车更受三四十岁消费者青睐,而元PLUS则吸引三十至五十多岁的用户。

然而,这些车型的销量并未达到预期,部分原因在于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高度忠诚以及对电动汽车的谨慎态度。纯电K-Car的推出,有望切入一个更主流的细分市场,借助其小巧尺寸和实用设计吸引更多城市用户。

比亚迪日本公司总裁表示,自宣布将推出轻自动车后,有意向开设经销商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反映出市场对这款产品的期待。此外,比亚迪还计划在2026年正式上市这款微型电动车,进一步丰富其在日本的产品矩阵。通过产品本地化,比亚迪不仅展示了其灵活响应市场需求的能 力,也在尝试打破“中国制造”汽车在日本消费者心中的负面印象。
破局之道:
应对市场挑战与构建品牌信任
尽管比亚迪在产品与渠道上双管齐下,但在日本市场的发展仍面临多重障碍。首先,日本消费者对本土汽车品牌如丰田、本田和铃木有着深厚的信任,对外国品牌尤其是中国品牌心存顾虑。销售人员坦言,许多顾客起初不愿考虑比亚迪,但试驾后往往改变看法,这表明体验式营销至关重要。
其次,日本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对比亚迪不利,例如元PLUS的补贴金额从65万日元削减至35万日元,而日产和丰田的SUV仍能获得最高85万日元的补贴。这种政策差异引发了外界对保护主义的担忧。此外,日本电动汽车整体普及缓慢,今年前七个月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足2%,远低于中国和欧美水平,这为所有电动车厂商带来了共同挑战。
为提振销量,比亚迪在日本推出了大幅折扣活动,部分车型优惠高达100万日元,叠加补贴后官方指导价最高可降低50%。例如,Atto 3车型的零售价降至略低于420万日元,海豚车型则有望从299万日元降至200万日元以下。

然而,这种降价策略在日本市场并不常见,因为本土车企极少采取类似措施。有分析师指出,折扣虽能短期刺激销量,但可能损害早期消费者的忠诚度和车辆转售价值。比亚迪的长期目标并非立即赢得大量份额,而是在日本这样一个挑剔的市场中积累运营经验,提升品牌国际形象。为此,比亚迪还聘请日本知名女演员长泽雅美代言广告,并通过限时购车优惠吸引关注。比亚迪日本公司总裁强调,搭建销售网络是提升品牌信任度的必要投资,未来轻自动车的推出将进一步测试市场反应。尽管当前销量仍远低于本土竞争对手,例如日产Sakura微型车在6月销量达1137辆,而比亚迪全系仅为512辆,但比亚迪似乎也做好了长期投入的准备。日本电动汽车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增长,比亚迪若能持续优化产品、渠道和服务,或有望在这一重要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车叔总结
从新车预热到渠道建设,再到应对市场挑战,比亚迪在日本的发展路径折射出中国车企出海过程中的复杂性与韧性。纯电K-Car的推出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创新,更是品牌本土化战略的深化。面对消费者偏见、政策环境和竞争压力,比亚迪通过扩展门店网络、优化产品设计和灵活营销策略,逐步积累经验与口碑。日本市场或许不会在短期内带来显著销量回报,但其在品牌国际化和运营精细化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的提升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比亚迪能否凭借其持续投入与适应能力,在日本市场实现从“存在”到“认可”的跨越,仍需时间检验。然而,每一次新车发布和渠道拓展,都在为这一目标添砖加瓦。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