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补贴退潮,击鼓冲刺
“就连上海,申请补贴都要摇号了。”
这是网友的一则留言,我们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确认。的确,10月13日至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要想在上海申领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那就要通过“报名+公正摇号“的形式,只有在摇号中签后才能申请。
很显然,纵使“血池”深厚如上海,“双新”补贴政策也要一步步收紧了。
况且,还有3个月,我们就将进入2026年,购买新能源车将不再全额免除购置税,而是减半征收,并且还有相应的产品要求。
这些信号无不刺激着消费者,“早买早享受,晚买无补贴”。

我们总是厌恶损失。仅仅告诉你,减免一部分,未必会心动,就像很多新能源车用户,从来没有交过购置税,具体交多少,并没有感知,但有一天告诉你,减免的部分收窄了,你一下就有紧迫感了,因为这是摆在面前的损失。
所以,毫无疑问,“金九”开启了年末冲量,“银十”还会继续放大冲刺效应,而最后两个月,将在车企、经销商的联合努力下,将全年汽车销量推向新的高潮。
我们还将见证历史,哪怕今年已经看到了很多新纪录。
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7.8%
一切用数据说话,我们先从整个车市的表现说起。
9月,全国乘用车“大盘”零售销量为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1-9月累计零售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
我们再看看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9.6万辆,同比增长15.5%,环比增长16.2%;1-9月累计零售886.6万辆,同比增长24.4%。
有个最直接的结论,无论同比、环比,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幅度均远超大盘。有些朋友对新能源车早就习以为常了,但时至如今,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拉动汽车销量增长的主力引擎。

我们再算一个简单的比例,也就是新能源的零售渗透率。
9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7.8%(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1-9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也达到了52.1%。
我们非常有信心预测到,在最后一个季度,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有望超过60%。
原因很简单:1、车企尝到了新能源车的销量“甜头”;2、大部分用户已经接纳了新能源车的产品“甜点”。

这里再提供两个观察视角:
从9月的厂商排名来看,吉利汽车稳稳占据了零售和批发销量榜的TOP 2,与“顶流”比亚迪的差距也在缩小。
原因是什么?银河卖得好!前不久,吉利银河刚刚举办了一场用户大会,同时,星愿这款小车完成了新款上市。
熟悉汽车市场的朋友都知道,有些车总是“闷声发大财”,星愿就是这么一款车。在月度销量榜单中,悄悄地爬上了第一。而且,星愿的成功,也给了吉利银河非常大的信心。
到目前为止,吉利银河已经形成了A网和星网的双渠道布局,新车型也像“下饺子”一样。有了布局,有了抓手,吉利靠新能源扳回一局。

在9月的厂商排名中,还有一家公司值得关注,那就是广汽丰田。
虽然在零售销量榜中,广汽丰田刚刚摸到了TOP 10的门槛,但是,这也是日系进前十的唯一一家了。
在油电切换的大浪潮中,很多合资品牌因为没有“电车”,只能接受被边缘化的命运。
广汽丰田做对了什么?首先是听劝,“验证码”真不好记,然后正式启动“铂智”这个新系列,接下来,在价格上“动刀子”,不再高高在上,而是顺应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另外还有一系列的操作,比如和用户做朋友,和中国优秀的供应链做朋友,智驾有Momenta,车机有华为,甚至还要加入小米生态。
往更大的方向去想,铂智3X还会成为销往国际的“全球车”。

合资品牌并非没有机会,现在的解法就是:彻底且坚决地完成新能源转型;重用中国本土的优秀人才。
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在新能源渗透率节节攀升的时代里,拒绝接受这个趋势,就只能埋没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了。
自主品牌零售份额达66.9%
这是另一个关键数字,9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已经达到66.9%,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
1-9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为64.8%,较去年同期增长5.9个百分点。
总结就是,真的很强。而且,正如上文分析所言,自主品牌完全吃透了新能源的红利,而我还要告诉你另一个红利,也就是出口红利。
我们分条予以佐证,还是从厂商排名TOP 10聊起。

细看这个排名表,你会发现,自主品牌岂止占领了半壁江山?在10个席位中,自主品牌共有6家,分别是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上通五菱、长城,而且,多数自主品牌排名靠前,前五共有4家。
而在TOP 10剩下的4个席位中,特斯拉中国属于外企独资,传统意义上的合资品牌仅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丰田3家。
从这个维度看,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形成了挤压之势,唯有找到改变之法的合资品牌,才有机会触底反弹。
再看喜闻乐见的“局部新能源渗透率”,9月零售,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78.1%;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仍仅有7.4%。一句话赠予合资品牌,“转型还需努力”。

另一股潜在改变局面的力量是“新势力们”。我们之前对于新势力的印象是,嗓门很大,但销量一般。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新势力们不断渗透、壮大,如今不可同日而已,像零跑汽车9月交付6万多辆,鸿蒙智行5万多辆,小米也有4万多辆。
要知道,厂商排名的“第十名”,9月销量刚刚超过7万辆。
按照趋势推演,新势力们继续进攻,极有可能快速跨入TOP 10门槛。到那个时候,又是一个大新闻,自主品牌的力量如虎添翼,而新势力们也不再“小众”了。

我们还要聊的是出口红利。9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52.8万辆,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5.7%;1-9月乘用车厂商出口399.9万辆,同比增长12.5%。
在出口这一市场中,除了特斯拉,多数皆为自主品牌。注意看,同比增幅这么大,自主品牌当然享受到了出口增量红利。
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也在加大,9月达到了40.1%,较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
写在最后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主流选择之后,“油电之争”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大家接受了这一趋势,于车企,于用户,皆如是,新能源真正走入了普及之路。
明年,确实是消灭补贴的好时机。无需扶持,新能源完全可以独立成长了。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