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眼下大多数老百姓买新能源车,基本都会聊到这样一个话题:“你这车‘含华量’高不高?”——用的是华为的芯片,还是华为的智驾?仿佛车里没点华为的技术,就像手机没了智能操作系统,瞬间矮人一截。

这股风潮之盛,也让华为被众多车企追捧,甚至是打脸。最戏剧化的例子就是当初因为“灵魂论”拒绝了华为的上汽,如今已经放弃灵魂并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了尚界。除此之外,诸如岚图、猛士、阿维塔等十余家车企簇拥着华为乾崑智驾ADS 4,将其奉为“智能化金字招牌”。隔壁的问界,更是靠着华为创下了年销超40万辆的辉煌战绩。
然而,就在这片“含华量”的喧嚣声中,中国汽车界的两位“倔种”发出了不和谐音。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这位一手将吉利带向世界的掌舵人,似乎对此并不感冒。而零跑汽车,其高级副总裁曹力的一句话在行业内引发热议:“我们明确不会搭载乾崑智驾系统。”
放着市场上现成的、被验证成功的“金字招牌”不用,偏要自己吭哧吭哧搞研发,吉利和零跑,到底是真有底气,还是在死要面子“硬撑”?
先说一个众人都知道的事实,吉利、零跑拒绝“含华量”绝对不是在否认华为的实力,毕竟这家车企在智能方面的技术硬实力,任何车企都不能忽视。只不过,相对于追求成熟的外部资源,这两家车企更愿意去寻求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

要知道,选择与华为合作,远非“采购一个供应商”那么简单,它本质上是一种 “灵魂”与“躯体”的选择。因为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的是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到三电系统的全栈式能力。车企接入这套系统,虽然能迅速获得顶尖的智能化体验,但长此以往,也很可能退化为一个“硬件代工厂”,毕竟大家都搭载了华为技术,核心层面没有区别,那品牌个性与核心技术护城河又如何谈起呢?

当然了,这个结论好几年前的上汽董事长就说过了,只不过后来由于技术跟不上,销量与利润纷纷下滑,上汽也只好“举手投降”。
不过相比起上汽,吉利与零跑还是有自己的技术实力。比如说吉利,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千里浩瀚智驾,由王军、陈奇两位前华为高管直接扛起,在近半年里从10万元级燃油车,到更高端的极氪9X,已经用现成产品自证了能力。对此,吉利高管曾表示,要打造“第二个华为”,只有这样,吉利才可能在未来的智能化、自动驾驶方面取得领先。

至于零跑的话,创立之初就坚持“全域自研”,连最底层的控制器、算法、甚至大灯都自己研发。如果连最核心的智驾系统都采用外部方案,那么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将瞬间崩塌。更别提自研为零跑带来了极致的成本控制与灵活响应。被称为“价格屠夫”的零跑,旗下的C11、C10等能以高性价比脱颖而出,就在于没有高昂的外部技术授权费。

可以说,两位“倔种”之所以敢拒“含华量”,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对外技术依赖,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护城河;另一方面也有全球化布局的影响,吉利早已是一个全球化企业,零跑也与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进行了合作,如果自家车型“含华量”过高的话,不仅价值也将大打折扣,也可能会遭遇非技术性的壁垒和风险。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不少人看来,吉利、零跑这样的“倔种”选择是很明智,因为汽车之间的较量从来都不是技术的堆砌,若是以后大家都用上华为技术了,请问车与车之间还有什么核心区别吗?不过也有人质疑,依靠吉利与零跑现有的智能技术实力,真的能与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相抗衡?老百姓买它们会比华为智驾更靠谱吗?这还得打一个问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