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 年 10 月 30 日,吉林长春一汽 - 大众长春基地内,随着一汽奥迪 A5L 领航版缓缓驶下生产线,一汽 - 大众正式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 3000 万辆的乘用车企业。这一数字不仅是企业 34 年发展历程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的生动注脚,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化合作中从追赶、并跑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轨迹。

从 1991 年中德双方携手开启合资篇章,到如今达成 3000 万辆产销成就,一汽 - 大众的成长始终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进程同频共振。

在当天的下线仪式上,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的致辞道出了这一成就的行业意义:“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里程碑,既承载着中德合作的深厚友谊,也见证了共和国汽车工业奋发图强的艰辛与辉煌。”
事实上,3000 万辆的背后,是中德双方在技术、管理、体系上的深度融合 —— 从引入大众、奥迪品牌的经典车型满足市场需求,到共建两国九地研发布局实现本土化创新,一汽 - 大众用实践证明,开放合作不是简单的 “引进来”,而是通过优势互补形成 “1+1>2” 的发展合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这一里程碑更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一汽 - 大众用 3000 万辆的成就证明,开放合作是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 “新四化” 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而一汽 - 大众早已提前布局 —— 根据企业发布的未来战略,未来五年将推出近 30 款全新商品,其中新能源商品超 20 款,同时保持年均近百亿的研发投入聚焦智驾、软件等核心赛道。这种以开放为底色的转型路径,不仅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为行业提供了 “油电混共进、全链创新” 的转型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3000 万辆的成就并非终点,而是一汽 - 大众深化对外开放、链接全球市场的新起点。
此前,企业已实现整车出口 “从 0 到 1” 的突破,首批迈腾、速腾车型于 2025 年 9 月下线并计划登陆中东市场;在技术合作层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2026 年起将新增 11 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车型,其中 6 款为纯电动车型,同时推动捷达品牌电动化进程。这种 “深耕本土、辐射海外” 的双轮驱动模式,既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完成技术迭代,又借助全球化布局将 “中国智造” 推向世界,为合资车企高质量出海探索出可复制的路径。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3000 万辆意味着 3000 万份信任的累积。仪式现场,一汽 - 大众为 30 位品牌客户代表颁发 “3000 万辆客户勋章”,并通过 “3000 万客户感恩季” 活动送出 100 台新车无偿使用权,这种与用户的深度绑定,正是企业长期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 经营哲学的体现。从满足基本出行需求到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一汽 - 大众的产品迭代史,也是中国消费者用车体验升级的缩影,而这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的发展逻辑,正是开放型企业能够持续成长的核心密码。

站在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规划开启的历史节点,一汽 - 大众的 3000 万辆里程碑,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辉煌成就,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战略的生动实践。正如中国一汽董事长邱现东所言,这一成就 “充分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强大活力,有力诠释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未来,随着更多像一汽 - 大众这样的企业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国汽车产业必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汽车强国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 “中国动能”。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