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1月5日,赛力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敲响了上市的钟声,成为首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数据显示,此次IPO募资净额高达140.16亿港元,创下了中国车企IPO规模之最,公开发售超额认购高达133倍,融资认购超过1700亿港元。
前期的一切数据似乎都表明,赛力斯在港股的发行日理应是风光无限的一场盛典。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赛力斯港股开盘即破发,盘中最低报118港元,较发行价跌去近10%。

直到接近收盘时刻,其港股才上演一出“深V”过山车剧情,最终报收131.5元,勉力守住了发行价。其A股走势则在午后进一步下探,最终以5.56%的跌幅收盘,并未出现投资者们所期望的“红利时刻”。
这戏剧性的一幕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发生了什么?
销量猛涨还不够,资本更想“听故事”
从表面来看,赛力斯近期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达到53亿元,增幅为31.56%。

这一业绩的背后,是问界系列高端车型的巨大成功。数据显示,上市21个月的问界M9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5万辆,稳居豪华SUV销冠宝座;而问界M8上市仅四个月,便迅速成为40万级销量第一的车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高端车型贡献了品牌近80%的销量,直接将赛力斯上半年的毛利率推高至28.93%,这一数据在国内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赛力斯的港股上市之路也堪称一帆风顺。其发行获得了超过300家机构的热情参与,并吸引了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林园基金、施罗德等在内的22家知名基石投资者认购。

而正是在这样一片向好的背景之下,赛力斯港股的破发才更令人意外。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导火索或许是其不久前刚刚发布的那份“不够美观”的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赛力斯营收为481亿元,同比增长15%,但净利润却出现了1.74%的微跌——这是自2024年以来,其单季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这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疑虑。
不过,赛力斯的利润下滑,需要关注一个重要数据。那就是其在报告期内有息负债大幅增加160.10%,由此产生的财务利息侵蚀了部分利润,也就是说,公司层面的主动的扩张应该为此次利润下降负责。
而在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尤其是待上市的企业)通常会通过灵活的方式修饰数据,以求一份亮眼的报告。但赛力斯选择交出这样一份“过分诚实”的季报,也在关键时刻降低了资本市场的短期预期,对此,有投资者怒斥其不懂进行“市值管理”,也有投资者赞赏其诚实表现,但无论如何,最终呈现的结果或许也是此次破发的导火索之一。

除此之外,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赛力斯未能向资本市场讲出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新故事”。尽管赛力斯尝试开拓新的叙事,例如与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合作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但投资者似乎并不为此买账。而在华为系“智选车”内部,尽管赛力斯仍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但五界的隐形竞争压力也会让外界对其的进一步上探(挑战尊界)和下探(智界、尚界等)产生疑虑。
全球布局挑战艰巨,但赛力斯已成长
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赛力斯此次面临的“破发”窘境,也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面临的严峻外部挑战。
首先,从港股的大环境来看,11月5日当天,恒生指数低开超过250点,跌幅达0.97%,科技网络股集体下挫。这样疲软的市场环境,无疑给任何一只新股的表现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交易场所,港股市场本身也更能反映国际资本的风向。

而对赛力斯而言,一旦涉及出海问题,其原本赖以傍身的最大优势——华为体系的技术加持就会成为严峻的枷锁。就在不久前的2025年10月28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更是全票通过新规,旨在进一步阻断已被其认定为“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通信设备及其组件进入美国市场。而对赛力斯而言,这种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很有可能会对其海外扩张形成一道隐形的壁垒。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根基较浅,迅速成长的品牌,与其他合资甚至自主品牌相比,赛力斯的出海之路也必将面对更加大规模的的前期投入考验。海外品牌体验中心的设立、本地化团队的组建、全球物流体系的打通等,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根据其规划,赛力斯特计划在2026年前在欧洲、中东等地设立100家品牌体验中心,并联合华为推进超级充电网络覆盖主要海外市场的交通干线。而这些投入,加之其出海的隐形风险,也将成为资本在评估其长期价值时,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因素。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从汽车产业的视角来看,赛力斯依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高端化进程中一个极具价值的成功样本。目前,它已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其高达28.93%的毛利率在国内品牌中一骑绝尘,而在技术研发上,赛力斯也在持续加强自主能力,此前其官方就已经宣布,计划将此次IPO募资的70%投入研发。
因此,尽管目前存在种种风险,但赛力斯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加从容。毕竟,从重庆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弹簧厂,到如今位列中国车企市值第二的行业巨头,赛力斯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不仅仅只是“幸运”,更有着善于抓住机遇的魄力和快速学习,成长的能力。
港股上市首日的破发,或许只是其漫长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插曲。对于已经成功穿越数次行业周期的赛力斯而言,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远比不上产品与技术的长期价值来得更加重要。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