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现在车企价格战打得很猛,一些新车都快卖成白菜价了,比如曾经高高在上的豪车,价格都已经快崩盘了。我是现在抄底买车呢?还是到年底再买呢?生怕抄在了半山腰。”这是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发来的私信。
这番话道出了当下许多潜在购车者的矛盾心理。车价确实已跌至历史低点,看似是入手良机,但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又让人犹豫不决,生怕今天刚买,明天又降。

若您不急于购车,我的建议是:不妨再等等。因为从当前形势判断,新车价格还有下降空间,短期内难以回升。究其根源,是堆积在4S店内的库存车数量,可能远超你我想象。
库存预警指数背后的行业困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5年10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VIA)显示,当月指数为52.6%,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

对于不熟悉此数据含义的读者,需要解释的是,库存预警指数以50%作为荣枯线。低于50%属于合理范围,而超过50%则意味着库存预警指数偏高,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库存压力加大,经营风险和压力上升。

汽车4S店本就是重资产运营模式,前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建店,日常人力及运营成本也居高不下。更关键的是,4S店、主机厂和金融机构三方实质上在进行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4S店通过金融机构从主机厂批发出车辆,然后销售给消费者。如果销售速度维持在健康水平,即库存预警指数在50%左右,三方皆大欢喜,各自都能获得可观利润。
然而,一旦遭遇销售困境,车辆积压在4S店无法及时售出,形成大量库存车,仅4S店需要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就足以压垮它们。为促进销售,4S店只能忍痛割肉,以价换量,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新车白菜价”现象。

大胆预判,至少在今年年底前,新车卖白菜价的局面都不会改变。除非价格战逐渐停息,4S店的库存降至较低水平,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似乎难上加难。
库存高压下的区域性失衡与品牌分化
尽管10月库存预警指数仍高于荣枯线,但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显示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推动下,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这种回暖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多重因素驱动。
然而,细看数据,我们会发现这种回暖并不均衡。从区域指数看,10月全国总指数为52.6%,其中南区指数高达56.0%,显示出南方市场在政策响应、消费能力、新能源接受度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北区与东区指数分别为51.3%和51.2%,略高于荣枯线,市场表现相对平稳。西区指数为48.3%,是唯一低于荣枯线的区域,反映出西部地区在消费能力、基础设施、政策覆盖等方面的相对滞后。

从品牌类型看,10月豪华及进口品牌、合资品牌指数环比下降,而自主品牌指数环比上升。这一变化绝非偶然,它反映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的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提升,逐步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特别是在10-20万元价格区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表现强势,已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表面回暖下的经营困境
尽管市场订单量在政策与营销的双重推动下实现增长,但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研显示,10月库存、从业人员、经营状况分指数环比均有所下降,反映出经销商在资金周转、库存管理、人员稳定性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

部分主机厂为冲刺年度销量目标,加大对经销商的提车任务考核,导致经销商库存水平居高不下。尤其在一些非热门品牌或传统燃油车领域,库存周转速度明显放缓,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财务压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经销商在营销、人力、场地等方面的成本持续上升。而价格战频发、优惠力度加大,也严重压缩了单车的利润空间。尽管销量有所回升,但“以价换量”策略并未带来经营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10月从业人员分指数环比下降,反映出部分经销商在人力配置上面临调整。一方面,销售人员在旺季压力增大,流动性上升;另一方面,部分经销商为控制成本,缩减人员编制,这又进一步影响了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形成恶性循环。
年底冲刺与潜在风险
进入11月,产业内普遍预期市场将呈现“环比持平或微增”的态势。支撑这一判断的因素包括:车企和经销商进入年度最后冲刺阶段,商务政策和新车投放力度预计持续加强;“双11”购车节通过电商平台与线下渠道联动,有效聚拢消费需求;广州车展作为国内年底重要车展之一,将带来新一轮新车上市和品牌宣传高潮,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此外,新能源政策倒计时效应持续,购置税免征政策仅剩两个月,其“末班车”效应将促使部分消费者继续提前释放购车需求。

然而,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首先,当前由政策窗口期激发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2026年年初的需求,可能导致明年一季度市场出现“开门冷”。其次,在冲刺目标和政策退坡的双重压力下,车企间的价格竞争可能趋于白热化,进一步恶化行业整体的盈利环境。此外,若库存无法在年底前有效去化,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经销商将面临资金链考验,甚至出现经营危机。
【结语】库存系数高企不止是冰冷的数据,更是汽车行业整体生态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从制造商到经销商,从金融市场到消费者,整个链条上的困境与挑战。在行业转型的阵痛期,各方参与者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与策略,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市场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场上仍将充满高性价比的购车机会。而对于4S店,苦日子或许还将持续,但唯有经历这番洗礼,整个行业才能迎来更加成熟的明天。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