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smart又要推出经典版两门车型了,不过这一次是纯电款。
smart宣布将推出一款双门双座城市车型smart #2。据悉,这款纯电动车型由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团队设计,正处于最终设计与开发阶段,计划将在中国进行生产。该车型将在中国、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推出,计划于2026年底正式首发。
即便如此,smart官方发布这则消息后,还是引发业界震动。对于热衷于smart品牌的粉丝而言,可以说引发的是一波“骚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很多粉丝早就翘首以待,smart品牌在转战新赛道后,能早日推出两门经典款。

这样的期待,与smart品牌在过去几年的“逆向操作”不无关系。过去几年时间里,因为股东方投资人吉利的加入,并主导后续的品牌转型和运营,smart品牌推出的车型“一款比一款大”。这个曾经以“小而美”示人的时尚豪华汽车品牌,走出了“反差萌”的路线。
从精灵1号到精灵3号,smart在不断“长大”。到最新推出的精灵5号,这款车从身型大到似乎已经不再适合套上smart这个品牌名了。

四个月前,smart中国官宣首款插混车型——精灵5号EHD正式登场。新车轴距达2900mm,CLTC纯电续航超250km,综合续航超1600km,馈电油耗低至百公司4.4L。精灵5的到来,预示着smart品牌即将“出走”——不仅要做更大的车,还要做性能更强的混动车。
在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张明霞看来,“smart并不代表small”,推出更多元的技术路线、产品序列,正是smart为把握更大销量机会与响应更广泛用户需求的战略之举。在这一过程中,smart也在进行着品牌重塑,一个曾以小而美著称的品牌,正践行着“强而美”的跨越。

张明霞做出的上述表态,是近日寰球汽车与smart联合发起“寰球思想汇——smart新奢共创局”活动上,对smart品牌下一步“成长故事”的一种生动诠释。在锻造更大更强车型的同时,smart当然也不能“忘本”。而适时推出两本经典版车型的操作,就是想告诉外界:
虽然smart早已经不是当年的smart,但内心深处仍然坚定捍卫着smart品牌精神——年轻、新奢和潮趣。这三个关键词,诠释了已经有31年品牌历史的smart,在“造什么样的车”,以及“为一群什么样的人造车”的核心理念。所以,从外形和技术看,smart早就迭代过了。
但从品牌内核和精神气质上看,smart依然坚守着自我。

在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看来,在中国新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企需跳出对具体产品形态与技术细节的过度拘泥,聚焦核心品牌定位破局。smart品牌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独特且具个性化的差异化优势”,从用户体验、场景需求到品牌认知,打造不可被复制的独特价值。
所以,在smart身上,你会看到截然不同又看似“对立”的产品布局。比如,转型纯电赛道后又杀回插混,做到精灵5号这样的“超大杯”车后又推出两门“迷你型”经典版产品——用纯电方式回归初心,延续经典,在初代smart fortwo经典车型核心特质基础上迭代升级。

这就是坚守精神内核同时又不被表现形式拘泥的smart。
而smart品牌敢于放下历史包袱、坚定选择与年轻人“玩”在一起的底气,一方面是大股东奔驰和吉利的“敢于放手”,让smart品牌敢于在品类创新和产品定义上“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股东双方的“强强联合”,以各自优势资源赋能这个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潮趣品牌。
比如,在新车的造型设计和内饰用材上,奔驰主导了“豪华的格调”,将豪华品牌应有的“高品味”牢牢传承给勇于切换新赛道的smart;而在技术平台和底层架构上,吉利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打造的世界级领先造车架构,则让smart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风口起舞,显得从从容容且游刃有余。

作为控盘smart品牌的运营方,吉利也是smart品牌前母公司戴姆勒奔驰的大股东,因此在技术平台资源的赋能上,是不遗余力的。
比如最新推出的smart#5 精灵5号所搭载的EHD超级电混系统,跟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领克和极氪就属“同根同源”。这套行业领先的雷神电混2.0系统,让精灵5号新车CLTC综合续航实现1615km,热效率高达47.26%,达到当前行业量产发动机的最高水平。

因此,精灵5号一登场就成为smart品牌历史上,迄今为止续航最长的车型。更核心的技术指标——亏电油耗仅4.4L/100km,相较主流发动机节油率提升18%。当然,这还仅仅是大股东吉利在技术上赋能smart品牌加快转型的“冰山一角”。

在吉利银河年销百万的规模化效应支撑下,smart品牌能分享到的不仅仅是创新技术红利,更有零部件配套的低成本优势。近日,smart品牌旗下首款插电混动SUV——#5 EHD超级电混正式上市,以16.99万元起的限时到手价进入市场,充分说明smart品牌在中国,坐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抢跑优势。
在如此“内卷”的高端新能源赛道,因为有奔驰和吉利两个大股东的双向赋能,让smart品牌自切换新赛道伊始,就具备“上场就就能作战”的硬实力。而声儿全球的smart品牌,当然不会只将竞争的眼光锁定中国市场,其既定的“立足中国畅销全球”的战略,势必在混动产品到来后加速落地。

据了解,在过去几年时间里,smart品牌持续深耕海外市场——截止目前已成功开拓包含中东、北非、拉丁美洲在内的7个全新市场,成绩斐然,全球业务版图也已扩展至39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拥有超过620家门店。尽管运营总部已经“移师”中国,但smart品牌“生而全球”的底色不曾改变。
在全球诸多汽车品牌中,smart品牌的创业发展史颇具传奇色彩。
1994年,奔驰汽车公司与Swatch公司合资成立MCC公司,合作开发了叫做“SMATCHMOBILE”的超微型紧凑式汽车。随后不久,Swatch公司撤出,奔驰主导合资公司运营并决定将其放在法国生产,定名为“smart”。2019年,吉利与奔驰合资组建新运营实体(各持股50%),接管smart品牌全球运营。

目前,smart品牌总部、工厂和研发中心均落户在中国,其产品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运营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都在宁波。因此,smart品牌已成为全球豪华品牌中为数不多的“坐镇中国却畅销全球”的幸运儿。
与生俱来的“豪华底蕴”,加上背靠中国市场带来的“智电赋能”,从进入中国伊始就全面切换新赛道的smart,理应在下一轮的豪华市场竞争中“大展宏图”。当然,在具体的运营层面,smart可能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比如品类创新、设计进阶和用户运营层面,smart还需要胆子放大一点,步子迈大一些。

唯有如此,方能实现破圈夙愿,让smart真正做到既“大”又“强”。
(本文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车壹条&好车推荐官|总编辑)
评论 0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