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11月20日这一天,可以说是华为汽车生态真正秀肌肉的一天。鸿蒙智行发布了新款享界S9,而华为乾崑生态则是两连发——启境和奕境,都正式亮相,也提前为2026年的车市拉开了序幕。

那么为何要推出启境呢?在有了那么多“前辈”品牌的基础上,华为为什么还要共创做一个新品牌、启境的位置又在哪里?
所有的问题,外界很疑惑,但似乎启境团队很笃定。
01
启境与新势力
启境和其他几境不一样的是,启境是最早一家和华为从战略层面深度绑定、展开全面合作的项目,华望公司甚至早在2025年初就注册了。所以,启境的身份类似于当年问界在智选车业务里面的地位。
这让启境有点像长子的角色,成功与否将是其他境字辈品牌的一个参考,同时启境的定位高低也决定了其他几境的定位。比如启境的官方微博就发了一条信息,写的是“头号玩家”,也暗示了启境品牌在华为乾崑生态中的首发姿态。
那启境的品牌定位到底怎么理解呢?
按照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启境品牌是华为乾崑和启境团队联合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这个“高端”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确实秉承了双方愿景的,整个品牌定位也是华为高度参与的,而不只是华为把智能化技术卖过来而已。比如这次华为都是最高层在参与,甚至“启境”这个品牌名的命名思路也是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提供思路指导的,足以看出华为对于启境品牌的重视。

此外,这句定义里面最有意思的一处细节是,原文强调“华为乾崑和启境团队打造”,虽然背靠大厂智造资源,但这次启境品牌是独立运营、高度授权的,包括团队、渠道也是新招募。

这种独立开新篇的方式确实会有压力,但启境独立运营的好处也在于,会让人觉得“启境”更像是一个新势力品牌,更接近于鸿蒙智行,也有了启境品牌冲高的空间。因此,把启境看作又一个“新势力”品牌,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华为乾崑和启境团队对品牌的定义。
02
启境凭什么不一样?
创立一个新品牌看上去并不难,取个名字也很简单,但是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把这个品牌落到实处、要实现商业上的成功。这也是启境品牌出现之后外界有所疑惑的,一方面说启境是相当独立的,但是初诞生的启境能有什么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感觉大家现在都用华为,那启境的差异化又在哪里?
从现有信息来看,启境和别的HI、或者华为赋能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个品牌是研发、营销全流程都引入了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流程,而不是把华为当成一个技术供应商、只用华为的零部件解决方案。这一点,是启境作为一个“新势力3.0”,和十年前蔚小理时代、三年前小米造车最大的不同。
十年前蔚小理们进入汽车行业,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势力1.0阶段”。那个阶段最大的一个特征是新势力们什么都不懂,没有团队、没有技术积累、不懂供应链,更没有工厂,而他们能够投身汽车行业主要依靠的是那一波互联网造车泡沫的天量热钱,以及摸着特斯拉过河。
互联网的快速迭代思维让第一波的蔚小理们尝到了甜头,把新车研发周期压缩到2年左右,通过每年投放新一轮的产品进行技术迭代,最终在熬走了大量竞争对手后活到现在。但是现在蔚小理们也开始回归了造车常识,包括供应链、经销商渠道产品规划等等都回到了传统车企的路子上。
新势力2.0阶段就是以小米为代表的科技造车进入行业。相比于1.0阶段的互联网思维,2.0阶段的科技企业更懂供应链,用的是所谓“爆品思维”,在单一车型上规模、打造极致卖点、迎合流量的饱和式营销,从而赢得市场追捧。2.0阶段发展到现在,小米SU7、YU7的爆款证明了市场的认可,但是也并不是说就完全成功了,因为用户对产品的新鲜感消退更快、对预期管理的失效、对产品质量的争议等等也涌现出来。
现在,启境的“新势力3.0阶段”,就是在1.0的互联网思维、2.0的爆款方法论之后,尝试在汽车产业引入华为沉淀多年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标准化流程,试图打磨出一套契合智能汽车产业规律的全新运作体系,锚定最佳用户体验,高效推进产品落地。
实际上,“学华为”这三个字在过去两三年在其他的新势力里面也屡见不鲜,说明华为的流程管理肯定是有学习的意义。但是很多新势力在学华为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只能通过引进华为的高管人才、管理层看几本书来学习,没有办法真正让华为的人来手把手教会自己运营IPD和IPMS,所以很难在体系里面推行成功。
比如启境的研发就和其他新势力七拼八凑的研发团队完全不同,几百号华为员工就在启境办公。启境团队在一年半以前就开始与华为乾崑团队深度协同,双方在一起办公,华为乾崑全程陪跑,全面导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联合搭建覆盖产品定义、整车研发、质量验证等环节的全链条开发体系。
再比如启境在组织层面,通过 “跨职能团队” 设置,将华为的算法、大厂的智造、双方的质量管理团队纳入同一开发体系,避免 “各自为战”;在流程层面,统一产品定义、研发测试、量产交付的全周期标准。
而在资源整合层面,启境品牌的合作也跳出了“硬件堆砌”的传统合作模式,升级为华为乾崑全程深度参与,将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全栈智能技术,及华为米兰美学设计研究所的顶尖设计资源全面给到启境。

换个角度来解释,之前华为乾崑和传统车企的合作,一方面想的是“我怎么把你的东西拿来用”,另一方面想的是“我怎么把我好的东西卖出去”,双方其实只在供应链上有需求,但是并没有去想用没用好、用没用对。而现在启境品牌的合作方式变成了,启境团队想在30-40万元市场拿出一个对高端消费者有需求的技术,华为乾崑就能拿出相应价位车型承接得起、同时可以提升产品价值的技术,而不再担心是“用华为乾崑来做营销”。
据内部人士消息,比如在合作中华为乾崑虽然看上去是供应商,但作为深度共创的伙伴是比较强势的,华为有自己极致苛求的标准,因为华为在消费端有更多的调研和经验、甚至有很多滥用测试经验,但是启境团队都一一接受,去理解和解决华为的要求。这和传统车企作为甲方对供应商呼来喝去完全不一样——
这套体系最重要的不是妥协,不是“坐跷跷板”的选择,而是要找到新的思路去解决用户的需求。

长远来讲,启境品牌的合作模式如果能够跑通,这也就成为启境品牌的独特优势,摆脱了车企有什么技术就“喂给”用户的传统方式,而是能够根据用户端的需求去打造产品,从而让产品赢得市场的认可——并且这一策略也是可以复制、可以长期迭代的,而不会再像之前的汽车行业打造爆款主要靠运气。
从某种程度上讲,启境和华为合作模式最深远的意义是:可能成为第三次汽车工业的流程再造。
汽车工业曾经有两次流程再造、从而改变了汽车产业的格局。第一次是亨利·福特创立了汽车流水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次则是丰田精益化生产,以准时生产和全员改善为两大核心特征缩短了研发周期、缩短了生产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汽车产业的效率。
因此,启境和华为乾崑的这次合作一旦成功,就意味着华为能够把自己引以为豪的IPD、IPMS这些标准管理流程融入到中国汽车产业链,这样中国汽车产业就能复制出更多的“华为”,让中国智能汽车走得更远。
03
L3上车,启境含华量不输五界
讲完了启境的品牌定位、合作模式的优势,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启境到底可以给到中国汽车消费者什么样的产品?
关于这一点,启境方面非常坦诚,首先是启境的全系车型都会搭载华为乾崑智能全家桶方案,而且是含华量不输五界的产品。其中更有消息称,启境将全系标配华为数字底盘引擎,配备华为乾崑L3级架构,这可能也是华为乾崑首次披露L3的进展,意味着启境首款车型就可能实现L3自动驾驶。

显然,启境的产品远比之前的华为HI模式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与鸿蒙智行属于同一梯队。这一策略被华为乾崑方面认为是“打包比一款车一款车谈效率更快”,意味着华为乾崑也可以更早、更提前把先进智能技术导入到启境品牌。
同时在产品方面,启境品牌将在明年推出2款新车。

其中,启境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年中正式登场,定位是“为高端智能新能源市场带来兼具科技质感与品质实力的全新选择”。这款车型的设计已经在上个月定型,华为米兰美学研究所和启境团队上百人参与了数十轮的调整,最终给到了华为和启境的最高层评审获得通过。
从目前给出的造型轮廓来看,这款车型拥有一个低矮的车头,但两侧轮拱都比较高,再加上倾斜的A柱设计,产品形态上会是低趴姿态的猎装轿跑。
不过现在一切都还在高度保密之中,启境团队也对这款新车抱有极高的期待和信心,并称之为“华系最美轿跑车型”。尽管距离新车的揭晓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启境已从2025年11月20日这一天开始了领跑之路。
(END)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