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做汽车媒体人将近二十载,BAO师傅始终觉得,真正能改写行业走向的会议,从来不是单纯的“新品秀”——而是要能撕开现有格局的裂口,让外界看到未来的真实模样。11月20日广州这场“2025华为乾崑生态大会”,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当“乾崑生态 共赴热爱”的主题幕布落下,呈现在眼前的不只是33款车型、两大新品牌、一套APP这么简单,而是一套用“技术深度”击穿“价格壁垒”、用“生态广度”缝合“场景断点”的完整逻辑——这或许是中国智能汽车从“技术内卷”迈向“生态竞合”的真正转折点。

很多人看到乾崑智驾交出的“33款合作车型、10月销量破10万”的数据,会先想到“规模大”,但在BAO师傅看来,更值得玩味的是数据背后的“穿透力”:从15万级家用车到百万级豪华车,从纯电、增程到混动、燃油,乾崑智驾用全价位、全动力覆盖,打破了“智能=高端”的行业偏见。就像2025年1-9月那两组市占率数据:城区领航辅助27.8%、35万元以上豪华车52.7%,这不是简单的“卖得多”,而是证明华为把原本只属于高端车的智能体验,变成了普通消费者也能触达的“技术平权”——当每3辆带城区领航的新车就有1辆用乾崑,当每2辆豪华智能车就有1辆选乾崑,这种“渗透力”才是真正的行业影响力。

更让BAO师傅印象深刻的,是乾崑智驾对“安全”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参数竞赛”。比如ADS Pro搭载的舱内激光视觉Limera传感器,行业里很多企业还在纠结“激光雷达装在哪更显眼”,华为却用“一镜双模”的物理级融合解决了核心痛点——纯视觉在夜间对向远光、无路灯路段容易“瞎”,传统外置激光雷达怕脏、怕撞,而Limera藏在风挡后,既能用激光点云+摄像头的双份数据精准识别30cm小目标(比行业领先43%),又能靠雨刮清洁实现“终身免维护”。这种“解决真问题”的技术逻辑,比单纯堆算力、堆传感器更有说服力。还有ADS Max的辅驾爆胎稳定控制辅助2.0,能在130km/h爆胎后让车安全靠边——要知道,高速爆胎时“靠边”比“停在原车道”安全多了,这个细节背后,是华为对“安全不是指标,是场景里的每一秒守护”的理解。
鸿蒙座舱的升级,则让BAO师傅看到了“智能座舱”真正的进化方向。134万用户、93.6%净推荐值,这些数字背后,是座舱角色的根本转变:从“车机控制中心”变成了“第三生活空间”。之前行业里的语音助手,大多是“你说一句,它做一句”的指令工具,而鸿蒙座舱的MoLA大模型,却实现了“像人一样交流”——不用唤醒词,说“天气冷”就能自动调空调;导航时中途改口、补充信息也不会打断;甚至能记住你的音乐偏好、常走路线,主动推荐服务。这种“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理解”的跨越,才是“智能座舱L3时代”的核心——不是多了几个功能,而是座舱真正成了“懂你的伙伴”。就像HUAWEI SOUND空间音专区和全感官游戏空间,不只是提升体验,更是把座舱变成了能承载娱乐、放松、社交的生活场景,这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智能”。

广汽启境、东风奕境两大新品牌的亮相,最值得解读的不是“多了两个新名字”,而是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终于跳出了“技术买卖”的浅层逻辑。靳玉志说“华为数百人团队常驻广汽,我每月都去1-2次”,这句话里藏着关键信息:不是华为卖方案、车企造车身,而是“联合定义产品”——从产品定位到研发、营销,全程陪跑,甚至导入华为的IPD研发体系、IPMS销售体系。这种“深度绑定”解决了之前科技公司与车企合作的“两张皮”问题:科技公司不懂造车落地,车企不懂智能体验,最后产品不伦不类。而启境定位高端、奕境瞄准中高端,覆盖不同用户群体,也说明华为在“用生态力量填补市场空白”——不是靠单一爆款,而是靠分层产品矩阵,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智能车,这才是生态的价值。
至于“10分钟乾崑智驾生活圈”,BAO师傅认为这是整场大会最有“未来感”的布局。很多人觉得L3时代只是“开车不用手”,但华为看到了更深层的需求:当车能自动驾驶了,停车、充电、养车这些“用车痛点”就成了新的瓶颈。联合科拓股份做无感停车、星星充电做自动补能、途虎养车做代客洗车,本质是打通“车-路-服”的断点——之前智能只在“开车”这一段,现在延伸到了用车全场景。20万个停车场已上线、2026年Q1前140万根充电桩接入,这些数据不是“画饼”,而是华为在把“未来出行”变成可落地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乾崑智驾生态开放平台,华为不做“生态垄断者”,而是把底层能力开放给伙伴,让更多服务接入进来,这种“共建共赢”的思路,才是生态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整场大会看下来,华为乾崑最让BAO师傅认可的,是它没有陷入“技术炫技”的陷阱,而是始终围绕“用户价值”构建生态。从乾崑智驾的“越用越安全、越用越省钱”(累计避免318万次碰撞,保费下降35%),到鸿蒙座舱的“常用常新”(24次特性更新),再到新品牌的“软件迭代保值”,每一个布局都指向“让用户真正受益”。在智能汽车行业还在纠结“谁的算力更强、谁的传感器更多”的时候,华为乾崑已经用“技术+商业+产业”的闭环生态,证明了一个道理:智能汽车的终极竞争,不是技术参数的比拼,而是“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生活价值”的能力。

当中国汽车产业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的深水区,华为乾崑的实践或许能给行业一个启示:真正的“智能革命”,不是某一项技术的突破,而是用生态的力量,把技术、产品、服务、用户串联起来,让智能从“实验室里的概念”变成“每个人都能享受的美好生活”。从这个角度看,乾崑生态大会撕开的,不只是智能汽车产业的新裂口,更是中国汽车从“大”到“强”的新路径。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