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今年的广州车展,智能驾驶展区比往年热闹不少。最让人关注的不是哪家又发布了新概念,而是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的动作——两款新车风云T9L、iCAR V27搭着这套系统亮相,再加上之前星途ET5开启预售、深蓝L06上市订单破2万,中国智驾好像突然从“PPT比拼”进入了“量产冲刺”阶段。

放在两年前,城区辅助驾驶还是豪华车的专属配置,几十万的车型才有资格搭载。但现在,随着HSD这类系统的规模化落地,15万左右的主流价位车型也能用上高阶智驾了。
这背后,是地平线靠软硬结合走通的一条路:一边是征程系列芯片量产出货突破1000万套,打下硬件基础;另一边是HSD系统用端到端架构解决了传统智驾的老问题——比如之前不少车主吐槽的“画龙”“急刹”,在实测里,这套系统过无保护路口、避让逆行车辆时,方向盘控制更稳,加速减速也更像老司机的操作。

不过行业里也有清醒的声音。有人试过美国特斯拉的满血版FSD后坦言,国内智驾在细节体验上还有差距。比如面对复杂路况的博弈能力,特斯拉处理得更从容,而国内部分系统还会出现“规则打架”的情况。

地平线选择的技术路线倒是和特斯拉有些相似,都在深耕端到端技术,但不同的是,国内企业更懂中国路况——像杭州的特殊车道、早晚高峰的复杂车流,这些本土场景的数据积累,成了中国智驾的独特优势。

现在智驾领域还有两个新趋势值得留意。一是油车也开始追智驾热潮,毕竟还有不少消费者习惯燃油车,但又想体验智能功能。地平线已经推出了风冷散热方案,解决油车供电和散热的痛点,说不定接下来会有更多油车装上高阶辅助驾驶。
二是“舱驾一体”的讨论多了起来,就像早年电脑从独立显卡走向集成显卡,汽车也在往“多功能集成”方向走,这或许能进一步降低智驾的成本,让更多人用得起。

有意思的是,地平线不是一家独大,而是拉着10家车企、超20款车型一起推进量产。这种“抱团”的方式,比单一企业单打独斗快得多。他们还喊出未来3-5年HSD要实现千万级量产的目标,要是真能做到,智驾可能就会像现在的自动挡一样,成为汽车的标配配置。
说到底,智能驾驶的核心从来不是“炫技”。消费者不会关心系统用了多少TOPS算力,只会在意通勤时会不会堵车、过路口安不安全、长途开车累不累。
从广州车展传递出的信号来看,中国智驾正在从“追求参数”转向“解决实际问题”,而当15万级车型也能稳定提供可靠的城区辅助驾驶时,这场智驾普及战才算真正打对了方向。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