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用户
- 头条客用户
11月19日,日本汽车业迎来了一场强度不低于8.0级的“地震”,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汽车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在机场被东京特搜部当场逮捕,为外界留下了重重疑云。
在戈恩被捕的两周以来,全世界汽车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21世纪最强悍的汽车企业领导人的身上,随着各界调查采访的不断深入,“戈恩案”中的更多关键信息也逐渐浮出水面。
不是10亿,而是20亿
截至目前,距离戈恩被捕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但由于日本法律规定,戈恩至今仍然没有机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公开声明。究竟戈恩是如何瞒报收入,他又牵涉进了哪些违法行为,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官方回应。
不过,日本媒体依然从参与调查的相关人士方面得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一个相对灰色的公司财务问题上。关于戈恩如何瞒报收入这一敏感问题,除了常规手段之外,甚至日本政府也为此“出了一份力”——为了协助戈恩减少外界对其高薪的指责,政府制定计划将其大约一半的年薪在账面推迟至了退休后。
众所周知,戈恩对外公布的年薪约为10亿日元,而这样一来,他的实际年薪则要达到近20亿日元的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产汽车已经成为了戈恩的“提款机”。
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型公司,日产汽车董事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在眼皮底下发生?50亿日元的不翼而飞,让许多业内人士对日产的监管制度感到不可思议。
对此,亚洲公司治理协会(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的负责人Allen认为,如果董事会不能对自己的监管不当给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很显然,日产的问题绝不仅仅在于被捕的戈恩。
内部“权力真空”,公司体制难辞其咎
1999年,戈恩被调往日产主持大局,在他的铁腕手段与商业头脑运作下,日产转危为安,并逐渐走向了如今的辉煌。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戈恩都是日产汽车的大功臣,甚至说是“救世主”也不过分。
然而,作为一家现代化的企业,日产汽车公司毕竟不是一件可以用来报恩的物品,无论戈恩的个人贡献有多大,他都仍需依照企业规则来行使个人权力。遗憾的是,在日产汽车内部,由于戈恩的出现,这一法则逐渐被改写了。
“日产汽车是日本的大型全球性公司中唯一一家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不超过2人的企业。“早在许多年前,Jefferies驻东京的分析师Zuhair Khan就对投资者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在他看来,日产汽车内部的治理混乱一直是其最显著的标志。
而在2017年,日产汽车终于因为一起汽车召回事件而不得不聘请了两位独立董事,但这两位的身份却再次遭到了质疑:一位是退休的政府官僚,另一位则是退役的赛车手。“这就好像是(戈恩)他们故意挑了一些无法对内部事务提出质疑的人”Zuhair Khan表示。
而在这样形同虚设的独立董事架构下,戈恩显然就拥有了别的大型公司董事长们无法比拟的“超能力”。例如,对公司来说必要但非法律强制的高管薪酬咨询委员会在日产汽车内部不见踪影,直接导致了戈恩可以对自己的薪酬随意动手脚。
在日产公司对外公示的治理报告明确表示:“董事会主席根据与该公司另外两名高级官员(其中之一是格雷格·凯利)的协商结果来决定每位董事的报酬,而格雷格·凯利正是与戈恩一同被捕的共犯。
抓住戈恩,日产就能“药到病除”?
正如此前头条君曾提到过的那样,日本的企业文化本身就会鼓励高位者的绝对领导权,而如果这一领导权又恰好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那么对于日产来说,戈恩所犯的错误极有可能再次“量产”。
目前,日产方面依然对于戈恩的继任者悬而未决,但自40年前进入日产汽车公司起就被作为领导接班人培养的西川广人显然是这一职位的热门人选。有趣的是,西川广人本人也是一位与戈恩如出一辙的“铁腕人物”。
“戈恩将西川广人视为志同道合的伙伴”,日产内部人士曾对媒体如此透露。“有些人不喜欢他,他非常严格、强硬和进取。日产人都已经意识到西川广人是一位强悍的领导,如果他设定了目标,他一定会不达目的不罢休。”
戈恩被捕以来,这位即将成为日产汽车下一掌舵人的领导果然展现出了十分强硬的姿态,从雷厉风行的发布会到“重新考虑联盟”的强硬态度,再到直接回绝雷诺方面关于联盟继任者的提议,西川广人所表现出的种种潜质似乎在暗示着送走戈恩之后,日产汽车还将迎来一位强硬的领导人。
当然,戈恩的错误更多出自个人因素,即使有着同样强悍的个性与领导风格,也不代表西川广人会犯下与他一样的错误。然而,对于如今的日产而言,一位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狼性”领导是否真的对修复内部的体制漏洞有帮助,答案似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