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4月18日,上海临港滴水湖畔,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以“日出东方”的隐喻,揭开了这场被业界称为“最冷静”的智能驾驶技术发布会。
在这场长达两小时的演讲中,余凯没有堆砌参数与口号,而是以近乎哲学思辨的方式,解构了智能驾驶产业的底层逻辑——功能价值回归、技术平权陷阱、软硬协同方法论,并发布了首款面向城区场景的辅助驾驶系统HSD(Horizon SuperDrive™)。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站台,则让这场技术宣言多了一份产业落地的重量感。
技术平权陷阱:当“鸡兔同笼”变成初中数学题
“昨日独门绝技,今日标准解法。”余凯用一道“鸡兔同笼”的数学题,直指智能驾驶行业的核心矛盾:算法革命正在消弭技术护城河。
Transformer、BEV、端到端大模型……这些曾被视为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如同初中生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迅速拉平了行业竞争门槛。
地平线对此的答案是——将技术壁垒构筑于“苦活累活”之上:十年投入超2000件专利、3万场景数据集、1000万公里测试里程,以及全球首张ISO 8800 AI功能安全认证。
这种选择背后,是地平线对产业规律的清醒认知:在算法加速普及的时代,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体系化的工程能力与经验沉淀”。
正如余凯所言:“炫酷的技术会被写进教科书,但车规级质量流程、数据闭环体系、安全敬畏心,才是无法复制的护城河。”
软硬协同方法论:从“基带思维”到驾驶之神逼近
“智能驾驶是智能汽车的基带,而基带没有情绪价值。”地平线将智能驾驶定义为基础设施级的功能价值,如同手机通讯中的基带芯片——必须稳定、安全、普适。这一判断直接指向技术路径的选择:软硬协同的深度优化。
地平线十年三代BPU架构,算力提升超1000倍,背后是“算法定义硬件”的信仰。其最新发布的征程6P芯片,以560TOPS算力和硬件级Transformer加速能力,支持HSD系统实现“类人驾驶”的博弈与预判。
更具革命性的是“弹夹系统”Horizon Cell——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的设计,试图破解智能汽车“算力迭代与生命周期错配”的行业难题。
而余凯提出的“逼近驾驶之神”目标,则揭示了地平线对AI本质的思考:拒绝模仿人类驾驶行为,转向对物理世界真相的数学逼近。通过强化学习与仿真训练,HSD系统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左右互搏”,最终超越人类驾驶的安全与效率极限。
信任公式:在疯狂时代重建用户理性
“用户信任=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地平线首次将智驾体验量化为一组数学公式。这一公式直指行业痛点:过度营销导致的预期落差。
余凯以特斯拉FSD的水杯测试对比为例,强调“行胜于言”的价值:HSD通过防御性驾驶策略、博弈算法优化,将急刹频次降低80%,眩晕指数控制在0.5G以内。
这种理性主义贯穿地平线的商业逻辑。面对L3级自动驾驶热潮,余凯提出“清晰ODD边界+全场景L2”的渐进路径:“在未验证百万公里L2数据前谈L3,是对用户安全的冒进。”尹同跃对此的呼应更为直接:“奇瑞选择地平线,因为我们都坚持安全兜底,永远不说过头话。”
“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以10打1。”地平线的战略选择,映射出中国科技公司的全球化生存智慧。
当行业陷入算力内卷时,地平线将触角伸向机器人计算平台,成为消费类机器人芯片隐形冠军;在智驾芯片战场,则通过开放生态(联合博世、大陆等Tier 1)与灵活方案(HSD支持10万级车型),实现33.97%的市占率。
与奇瑞的合作印证了这一策略。
尹同跃透露,搭载HSD的星途车型将于9月全球首发,未来奇瑞全系产品将实现智驾平权。这种“In China for Global”的野心,正在重构中国供应链的价值链位置——地平线的芯片、算法、安全认证体系,或将成为中国智能汽车出海的“技术护照”。
结语:让机器归机器,让人归人
“真正的科技不是让机器更强大,而是让人更自由。”余凯在发布会结尾的这句话,或许揭示了智能驾驶的终极意义。当地平线将HSD定义为“基础设施”,当奇瑞将安全视为全球化底线,中国智驾产业正走向一条更理性的道路——不再追逐参数的狂欢,而是回归功能价值的本质。
这场发布会没有炫技的DEMO,没有颠覆性的口号,却让行业看见另一种可能:在技术平权时代,唯有对安全的敬畏、对工程的执着、对生态的开放,才能穿越周期迷雾。正如临港的日出,智能驾驶的黎明,或许正从这种冷静中开始。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