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汽车行业,技术之争是永恒的话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之争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最近,在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上,长城汽车高管发话: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一时间,增程式动力与插电式动力的技术之争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与之巧合的是,在这两项技术之争的背后,是众多车企的现实站位:多数传统车企依旧选择做插电混动,而多数新势力车企则是直接投身增程动力怀抱(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情况)。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增程式动力与插电式动力的技术之争,背后有啥利益牵扯呢?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何为插电混动,何为增程动力?其实两者同属于一个架构体系,原则上都是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的问题。区别在于,增程式混动一般是纯电机驱动,增程器并不参与动力的直接输出,而插电式混动则是在EV与串联模式下,增加了并联的工况,即实现发动机直驱车辆,并在输出富裕的时候向电池充电。说到底,不过是插电混动比增程式动力多出了一个发动机直驱工况。
那么,为什么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在两者之间的选择上截然不同呢?孰高孰低呢?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小孩子才说对错,成人的世界里只有利弊。在电气化转型的过程中,车企跟车企的手牌并不一样。对于插电式混动车型来说,由于直驱模式的存在,那么就不得不考虑发动机与车轮的动力传输问题,这种变速箱或类变速箱的结构非常考验测试与调校。传统车企一般有变速箱匹配的经验和能力,而且由于插电式混动往往是以发动机+变速箱配小电池的组合,这样能够在有限的造车成本里,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效能。
但是新势力车企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多数新势力车企往往没有多少燃油车的制造经验,而且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为了抢占市场,车型的研发周期非常有限,如果让他们采购一套二线厂商的发动机再做发动机的变速箱匹配问题,那么第三方的研发成本和造车时间成本是他们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往往会采用大电池+增程器的解决方案,即便增程器看起来不完美,但2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能力,完全可以让消费者忘记增程器的不足。
反而是相对简单的技术路线,在后期的维护保养过程中能够省下一部分的必要开支。
换句话说,无论是增程动力,还是插电混动,都是车企基于自身需求和优势,做出的最佳选择。但他们的目的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降本增效,用有限的成本,实现更多的价值。所以大家大可不必相信车企之间的各种技术歧视,毕竟意识形态最终是要服从现实立场的,车企的技术选择不过是车企想把手里的牌出得更合理罢了。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增程动力和插电混动,又该如何选择?其实也很简单,看你的用车需求。如果高速行驶比较多,那么插电混动无疑是更合适的,毕竟高速路况是适合发动机输出,不适合电机的高速运转,一旦馈电,增程式动力车型不仅动力弱,而且油耗居高不下。
如果大家市区驾驶比较多,那么增程式动力再合适不过,低速行驶本身就是电机的优势所在,动力强劲也能被发挥出来,而且市区行驶往往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在临近的停车场充电,这样就能省点不少燃油开支。对于增程动力和插电混动,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聊一下!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