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当小鹏、蔚来们还在为盈利焦虑时,丰田用一份财报让全球汽车业沉默——净利润4.8万亿日元,相当于12家中国上市车企利润总和的1.94倍。这家被视为"保守派"的巨头,正用一种近乎矛盾的方式证明:在电动化革命中,慢即是快。01,利润碾压式领先:丰田净利润是12家中国车企总和的1.94倍
丰田2025财年(2024.4-2025.3)营收48.37万亿日元(同比+6.5%),营业利润4.8万亿日元(同比-10.4%),净利润4.765万亿日元(同比-3.6%)。
现金储备达8.98万亿日元,相当于大众、宝马、戴姆勒三家德系巨头现金总和的1.8倍。
营业利润率10%,远超大众集团的5.9%、特斯拉的7.2%。
对比更显震撼:
中国18家上市乘用车企业中,12家盈利企业2024年净利润总和仅1226.77亿元人民币。按1日元=0.05元换算,丰田净利润是12家中国车企总和的1.94倍,这一数字甚至超过比亚迪、小米、吉利三家头部企业净利润之和的三倍。
不过一向以稳健经营著称的丰田,还是在2025财年出现“增收减益”的问题。
对此,丰田汽车在业绩发布会上做出了解释。
主要原因是战略投入:2025财年,丰田在电池/氢能/软件领域投资了7450亿日元。
其次是市场环境因素,北美市场因工厂停产导致营业利润暴跌4205亿日元;日本本土市场跌了3275亿日元;中国市场利润缩水1148亿日元,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合资公司承压明显。
更严峻的预警是:丰田预测2026财年净利润将再降1万亿日元至3.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从10%骤降至7.8%。这一调整背后,是丰田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日元汇率的变动的审慎评估。
另外,丰田还将在7450亿日元基础上继续追加4700亿日元做研发,此举则彰显其“牺牲短期利润换取转型窗口期”的战略决心。
02,丰田正式按下BEV规模化的“加速键”
丰田2025财年销量端呈现“结构性增长”特征:全球总销量微降0.3%至1027.4万辆,燃油车基本盘保持稳定,电动化车型矩阵则加速扩容——HEV销量增长23.6%至444.1万辆,PHEV与BEV分别提升14.2%和23.9%,仅FCEV因商业化进程缓慢同比下滑75%。
但2026年财年,丰田却将BEV销量目标提升至31万辆(同比+113.8%),PHEV也提升至20.9万辆(同比+29.8%),彻底扭转此前“保守派”形象。
个人认为,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是因为电池成本聚降——业界人士指出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大约为370元/度。50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包成本约2.5万元,较2022年初下降60%,使BEV车型在商业上能够实现盈利、具有可行性的状态。
当然,在发力BEV的同时,丰田并未放弃HEV/PHEV的成熟优势(占电动化总销量95%以上),更持续投入下一代FCEV技术。
这种“多路径并行”策略,本质是对“电动化未来非单一形态”的深度洞察——城市通勤依赖BEV、长途运输依赖FCEV、过渡阶段依赖HEV/PHEV,用技术储备对冲路径风险,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03,丰田哲学:危机教育下的生存艺术
可能有人好奇,对比中国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烧钱抢市场"的激进策略,为什么丰田注重盈利,策略偏保守?
这种危机意识,源自2009年雷曼危机的深刻教训——当时丰田因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销量暴跌15%,公司首次陷入亏损。
丰田章男担任公司总裁后,痛定思痛,(当时)发誓“我们必须不一切代价生存下来”和“恢复丰田”。从那时起,丰田决定不再陷入赤字。
所以即便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剧烈冲击下,丰田新车销量同比锐减15%,但其凭借稳健的成本控制体系与深厚的财务积淀,成功将利润降幅控制在极小范围。
这种稳健策略在电动化时代呈现新内涵:既不盲目追随特斯拉的纯电路线,也不固守燃油车利润。而是通过HEV/PHEV过渡方案维持现金流,同时为BEV/FCEV技术突破预留窗口期。
个人认为,丰田的多元电动化战略本质是“风险对冲艺术”,在行业波动期比押宝纯电路线的“单腿走路”车企更具韧性。04,本土化破局之道:从“全球标准化”到“在地化深耕”
当然,作为消费者,我也关心丰田接下来在中国市场会有什么新动作。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丰田放一个大招,日后回看,这或许是丰田在华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天。
丰田宣布,全球首发的铂智7由广汽丰田叶智辉领衔研发,bZ5车型开发负责人王君华来自一汽丰田,甚至连全球经典车型卡罗拉的下一代研发重任,也将交由中国工程师许天龙主导。
虽然只是研发体系的人事变动,但这一系列举措实则打破了“日本中心”的传统研发格局,并构建起以“本土需求驱动产品创新”的敏捷研发体系,实现从产品设计到技术应用的全方位在地化适配。
另一个例子是,在竞争白热化、格局瞬息万变的中国新能源市场,面对合资公司利润空间持续收窄的严峻挑战,丰田果断推出铂智3X车型,并以10.98-15.98万元的亲民定价强势入局。
过去常说,跨国企业来中国就是为了挣钱,从不干赔钱的买卖,所以不少合资车企压根不愿意投放电动车,怕亏钱。而铂智3X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则说明丰田已转变了这个思路,未来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有竞争力的电动车上市。
从这两点看,丰田其实一点都不保守,这种"全球资源整合+本土敏捷响应"的双轮驱动策略,甚至还能充分发挥丰田全球供应链的规模优势,同时依托本土研发团队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成功破解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运营之间的固有矛盾,为跨国车企的本地化转型提供了全新范式。
编者按:
看完丰田2025财年的财报数据,我认为这不仅是一组财务数字的呈现,更是传统车企转型方法论的集中展示:
短期看,它承受着关税壁垒、汇率波动、战略投资的多重压力,利润预期承压是转型必须支付的“学费”;
中期看,电动化产品矩阵的成型、服务型业务的崛起,正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长期看,近9万亿日元的现金储备、1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元化的技术布局,构成穿越周期的核心资本。
当行业沉迷于“颠覆式创新”时,丰田用“进化式转型”证明:汽车工业的百年变革中,真正的胜者不是颠覆者,而是平衡术大师——在短期生存与长期布局间找到最优解,在技术突破与财务稳健间维持动态平衡。
正如丰田章男所言:“我们不是要成为赢家,而是要活到最后,亲眼见证汽车产业的终局。”这种“预备式经营”哲学,或许比财报数字本身更具启示意义。(文|李健波)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