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已经有部分极氪员工,并入了吉利,以研发为主。
“没想到吉利的动作,这么快,这么大”,业内对吉利的评价十分统一。一切起源于,在5月15日第三季度业绩会上,吉利0175.HK宣布的一系列新变化。发布会上宣布的核心消息是,涉及整合的加速,涉及现有管理团队调整,涉及新车节奏调整。而在这些消息之后,更多的变化还会关于,销售团队、销售模式、研发体系、车辆定义、成本控制等等。
管理层的关键信息,包括: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新车的关键信息,包括:极氪9X将加速推进至第三季度上市、极氪8X将推进至第四季度上市或亮相、领克10 EM-P将推进到第二季度亮相,吉利银河L9将在第四季度上市,全新A+级轿车将在第二季度末亮相。上述的一切,对于市场来说,也将带来新的三大变化。尤其是在新车方面,有望从新势力和比亚迪手中夺走定价权。
研发已开始整合,每年多赚100亿
不要低估吉利,卷起来的杀伤力。解读变化又大又快,从2025年的进程里就看得出来。
1月,翼真、雷达正式并入吉利汽车;2月,极氪与领克整合,极氪科技集团成立;3月,大吉利智驾辅助系统完成结构性整合,发布千里浩瀚H1、H3、H5、H7、H9共5个方案;
4月,集团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将之前的神盾电池与金砖电池进行整合;5月,大动作明显加速。5月7日,吉利宣布计划将极氪私有化,计划将其完全并入港股上市公司,之后,林杰被任命为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务负责人,5月15日,再有了眼前的一系列。
毫无疑问,在当下的时代里,这样的整合效率是极高的,放在汽车历史上也是一样。毕竟是创始人型公司,而接下来,近期,也就会有关于研发的新消息公布。
在新一轮的技术整合之中,趋势将全面向吉利研究院做资源的集中。在台州宣言中已经提出了,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整合后产品数量将减少 20%,研发架构调整为四大产品线、五大中心(座舱、智驾、架构、软件、三电),实现高度平台化。
截至目前,智能座舱已经整合至吉利研究院中。智能驾驶部分,虽然尚未有全面整合至研究院的定论,但以千里科技、阶跃星辰、星际魅族的核心架构已经形成,千里科技负责AI与车的集成,阶跃星辰负责算法与大模型,星际魅族负责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也就是软件、硬件、软硬结合基础等。
此前,大吉利内部关于智能驾驶过于繁杂,有LOTUS莲花的自研、有极氪的浩瀚、有极氪的Mobileye方案、有研究院的自研方案,还有与外部的合作方案等。
种种做法的落点很明确,一是提升效率,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增强技术优势的竞争力。简单说就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研发成果将分摊至整个吉利的优势品牌汇总,从燃油车的中国星系列,再到银河、领克、极氪。
目前,关于成本控制的关键数据有2组,第一组是,单车研发成本降低30%,甚至更多,极氪的 SEA 浩瀚架构与领克 SPA Evo 架构实现互通,三电技术、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模块的复用率超 70%,于是,领克 900 与极氪 9X通过差异化定位共享底盘与电池组,研发成本降低 30%。
第二组是,合并后研发投入预计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因规模化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之前,以2024年极氪759亿元营收计算,供应链成本就能换来60亿元的利润空间,如今再加上与吉利0175.HK的整合,上百亿元不是问题。
变化二,出海改变,利润空间100亿
在此次业绩会上,还有一个关键的重点,是大吉利将在出海方面进行发力。
具体计划为,2025年年底时,全球新增超300个销售与服务点,海外整体销服网络超过1100家。这一数据的量级相当于,吉利在中国规模的三成左右。截止目前,吉利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为1911家,如果再加上领克、极氪等其他品牌与服务网络,约为30%。
业绩会上已经指出了出海模式的关键变化,共计3点。除了增加海外网络与星舰7、领克08、极氪7X等分别在全球与欧洲交付之外,还会有6座的全新车型推出。第二点是,增加海外市场的产能,比如,印尼工厂将在2025年投产,越南工厂将在2026年投产。第三点,则是改变销售与利润结构。
业绩会上,专门说明了关于出海的调整。此前,吉利的出海业务车型,使用的是全球统一的逻辑,即海外销售的车型, 配置与中国市场一致。而面对目前各大车企都在出海的竞争,主流的做法是,深入研究当地消费者需求后,砍掉那些符合中国消费者,但不太匹配海外的配置。所以,随着后续更精准的定价,换来更高的销量、利润数字。
再从海外利润的角度来看,2024年吉利0175.HK并未在财报中给出过相关数据。但,从现有信息中可以预估其规模空间。2024年,吉利海外出口累计销量41.45万辆,毛利率比国内市场高3.2%,2024年毛利率总额为382医院,海外市场毛利占比约为19%左右,规模金额为72.6亿元。
那么,按照最新的经销商数量增长,以及利润结构调整,这一空间在2025年也预计能达到100亿元以上的规模,较2024年预估,增量约为50亿元规模。
剑指比亚迪,夺走中国市场新车定价权
第三点变化,则与最新的人事变化关系密切。吉利的后续主线已经明确,深度聚焦优势汽车业务板块。再从新一轮任命上看,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执行董事。
从第一季度来看,销量70.4万辆,同比增长48%,新能源为33.9万辆,渗透率52.2%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其中,银河26万辆,同比增长214%,极氪4.1万辆,同比增长25%,领克7.3万辆,同比增长19%。
这之中,出自于淦家阅之手银河模式脱颖而出。而背后的原因也很清晰,正在对中国汽车的定价权掀起新一轮的争夺,市场已经改变,于是规则被吉利重新制定。
截至目前,在吉利的出招之下,新能源汽车已经在4个大基盘的细分市场完成了定价重构。
最先出手的吉利银河E5,把入门紧凑级SUV的定价较之前拉低了14%。在比亚迪尚未推出智驾版之间,银河E5的直接对手是比亚迪元PLUS,而且比亚迪也深层的掌握着对市场的定价权,甚至是定义权。
而随着银河E5的推出,它的配置与指导价为12.68万元的元PLUS 荣耀版 430km超越型打平,但它的指导价则为10.78万元。
之后,吉利银河的战略被销量证明了成功,包括星愿、星舰7、最新上市的星耀8,都完成了市场重构。
下探18%,是吉利星愿交出的数字。这款车算是奇招,用比亚迪海鸥的定价,给到了比亚迪海豚的尺寸和配置。星愿的入门指导价为6.88万元,甚至比比亚迪海鸥低1万元,而如果是直接对比海豚,指导价上,吉利星愿则低出了1.8万元。对于不到10万元的车型来说,1.8万元的差价,含金量肉眼可见。
所以,今年1-4月,当吉利星愿成了整个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冠军,也就不足为奇。
吉利星舰7,则是动了宋Pro DM-i的蛋糕。如果以同等配置进行对比,同样作为入门版,二者的指导价价差在1.5万元。同样,对于1款10万元出头的车型来说,它让原有主流车型的定价下探了13%。
下探23%,相当于直接给现有的定价打了个75折。最炸的,无疑是这几天刚刚完成上市,6天大定破1万辆的吉利银河星耀8。吉利的策略其实很清晰,市场越大,定价下探的幅度越温柔,而市场越小或者越激烈,它则会砸下重拳。
原本,这一市场的统治权在比亚迪汉DM-i手中,指导价为16.88万元,且因为五连杆、新电池、智驾辅助系统等技术提升,带来了明显的产品力提升。但吉利银河星耀8则靠着同等配置下,只要12.58万元的入门指导价,将中大型轿车的定价拉低了23%,如果算上任意车型都可以置换的限时1万元补贴金,这个比例会被拉到惊人的31%。
再结合财务数据来看,0175.HK的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25%至725亿元,毛利总额以26%和营收同频增长,但利润却大幅度提升264%,归母利润为56.7亿元。这意味着,经过深度的垂直整合之后,吉利银河以眼前的模式破局,不仅不伤身体,而是起到了积极效果。
极氪和领克是否会使用这样的模式,暂时不确定。但可以确认的是,手里握着更多钱、更多技术、更低成本的大吉利在整合之后,即便是不以低价策略促进极氪与领克的销量,它能做到的也会是,同样价格里,配置更高,技术更先进,这种打法。
写在最后:
这种利润和销量暴涨的新打法,显然也能进一步带来利润提升的空间,仅以2025年第一季度来看,全年的预期增长空间也能来到50亿元。
所以,里外里算个大数,吉利身上就有了多赚200亿元的条件。当然,这个话题还可以继续扩大展开,比如,极氪和领克如今正在加速跑。
发布会上有一句话被高频提及“时间不等人”,3款新车都提前1个月起步进入市场,其中极氪8X与极氪9X是和问界M8与问界M9同类的豪华车利润奶牛。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