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编者按:
当新能源进入白热化阶段,车企们除了继续卷产品价格之外,它们似乎在今年上半年,还达成了某种“默契”。虽然并没有商量过,但就像是约好了似的,它们集体发力,给车圈带来了密集且吸睛的一波波人事“地震”。正因如此,堪称车圈史上“最疯狂”的一份车企人事半年报,业已出炉。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车企高层人事变动达130余起,涉及高管人数至少超过了136人。而这个数字,不仅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0余起,较之前年,更是多达两倍。这不禁让人感叹,2025年车企高管的位置,属实是“有点烫”。
-01-
人事“地震”百余起,传统车企“上大分”
今年上半年的车圈人事变动,都快赶上以往几年里整年的数据了。不得不说,主要还是因为那些传统车企在“上大分”。包括上汽、一汽、东风、广汽、北汽、长安这6大汽车央国企,以及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无一例外,都贡献了多起人事变动案例。
其中,人事调整规模最大的,莫过于上汽和吉利。
2月18日,上汽乘用车发布《关于大乘用车干部任免的通知》,对乘用车板块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涉及多达63位中高层干部,此次变动由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签发,并于2月12日起正式生效。
一次性公布63名中高层干部的任免通知,这在整个车圈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之举,诸多媒体也将上汽乘用车的此次人事调整,形容为“史诗级换血”。
据了解,上汽“大乘用车板块”是指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和名爵)、上汽国际、创新开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5家企业五大板块整合而来,旨在实现资源集中、提升效率、技术突破和强化品牌矩阵四大目标。
而从公布的名单来看,此次调整的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涉及荣威、名爵、飞凡三大核心品牌,还从品牌运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关键领域进行调整重组,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技术部门更是其中调整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上汽乘用车的此番大调整并非“突然之举”。从去年7月王晓秋董事长履新开始,上汽集团自上而下都发生了大变化,各个维度都在改革创新。此次围绕大乘用车板块,启动的公司管理层竞聘上岗机制,亦是诸多改革创新举措之一。
紧接着在今年4月份,随着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王从鹤,从芦勇手中接过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院长一职,上汽大乘用车逐渐形成“1+6”执委会成员组成的领导团体。
再看吉利。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伴随着整体架构的大调整,吉利也公布了多个重要岗位的任命。
其中,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等工作;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淦家阅则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
不仅如此,戴庆已于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极氪方面也重新进行了重要岗位梳理和任命,原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正式接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务全盘事务,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则主导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及用户数字化运营板块,并协助林杰统筹国内营销服务体系。
除了上汽和吉利之外,另外三大传统车企更是直接顶层换防,更换了董事长。三位履新的新任董事长分别为:广汽传祺董事长閤先庆、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帆,以及北汽蓝谷董事长张国富。
而在传统车企集体“上大分”的情况下,也为这份史上“最疯狂”的车圈人事半年报,奠定了足够的基数。
-02-
有人来有人去,2025的新势力“仍动荡”
虽然与传统车企的人事“地震”频发不同,新势力在今年上半年的折腾人事案例并不算多,但其每发生一起所带来的关注度也同样不小。
我们以上半年人事调整最集中的蔚来为例。其曾在4月份这一个月内进行了3轮调整,带动了10余个岗位变动。
具体来看,蔚来品牌方面,原用户关系(UR)负责人沈泓因个人原因离开蔚来,该职位由原蔚来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孙明接任。夏庆华则接任蔚来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一职。
与此同时,蔚来品牌与传播车型与技术传播部、区域市场协同部、营销策划部等部门合并,成立蔚来营销活动策划部,由马麟兼任部门负责人。
乐道品牌方面,乐道事业部乐道品牌与传播部更名为乐道营销活动策划部,马磊被任命为乐道营销活动策划部负责人。
另外,原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已于4月2日宣布离职,不再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和蔚来高级副总裁,其职位由沈斐接任。
与蔚来类似,理想汽车主要合并成立了理想智能汽车群组,由总裁马东辉兼任负责人,该项任命也与几天前正式对外公布。
除了蔚来、理想,包括小米、哪吒等车企,也同样有重要的岗位调整。
小米在2月份让小米汽车副总裁兼产品部总经理于立国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体系运营部;让原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黄振宇兼任供应链部总经理、质量部总经理;而产品部门、智能座舱与APP部门也都迎来了新任总经理。
5月底,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正式入职小米汽车,担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向小米辅助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汇报。
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哪吒汽车了。因为对于哪吒而言,可能不仅仅是高管的位置“烫”,而是整个品牌都处在危险的边缘。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品牌暴雷后,哪吒目前可以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基于此,人才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5月16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哪吒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已于近期离职,去向未知。与此同时哪吒汽车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也已离职,据悉已加入捷途汽车负责海外项目。
-03-
加速本土化进程,外资车企积极调整在华管理层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即多家外资车企开始积极调整在华管理层。包括但不限于丰田、奔驰、Stellantis集团等多家跨国车企。
事实上,今年开年第一起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车企高层人事换防消息来自丰田中国。1月10日,丰田中国宣布,原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将正式出任丰田中国总经理。
该消息之所以那么引人关注,原因在于自1964年丰田进入中国至今,该职位还从来没有一位中国人担任过。丰田此举相当于打破了60年来的“惯例”,也让李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至于其中原因,有媒体分析认为在“本土化不可逆”的大趋势下,任命中方担任总经理是迟早的事情。而越早践行,则越有可能尽早吃到其中的“红利”,也有可能尽早破题当下电动化、智能化不给力的困局。
与丰田中国一样,Stellantis集团也在今年一季度官宣调整在华管理层。
3月7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由忻天舒担任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及“Stellantis集团-零跑科技战略联盟”负责人。同时,忻天舒将继续担任“零跑国际”合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而被接替者奥立维则被任命为Stellantis集团中国市场战略负责人及资深顾问。忻天舒和奥立维向集团执行副总裁、集团临时执委会成员毕高诚汇报工作。上述任命已于2025年2月26日起生效。
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已经意识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市场存在的诸多变数。如果继续按照老一套行事,没点实质性的改变,走下坡路亦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已日趋白热化,多家传统车企都在经历转型的寒冬。而合资销量不振,本土传统车企转型缓慢,新势力车企又面临洗牌加剧,各种因素叠加,共同造就了这份史上“最疯狂”的半年车企人事报。
130余起人事变动凸显出了现在而今眼目下的车企高管“位置烫”,而会不会“急得跳”,有时候跟车企高管自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来自车企的主动求变和下决心调整所致。2025,未完待续,下半年的人事“地震”,可能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