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渗透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强,创下历史性突破。根据全球汽车行业数据与咨询服务提供商JATO Dynamics对28个欧洲国家的调查数据,2025年5月,欧洲新车注册量达1,107,517辆,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新车注册量65,808辆,同比增长111%,市场份额增加至5.9%,这一数字较2024年同期的2.9%实现翻倍增长。
投资银行瑞银的一份报告也显示,2025年5月,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五大欧洲市场上,包括燃油车、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品类新车注册中,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达6%,而仅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品牌市占率已加速攀升至11%,成为推动欧洲电动化进程不可忽视的力量。
JATO Dynamics 全球分析师Felipe Munoz 认为,“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但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部分原因在于中国车企对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等替代动力系统的广泛布局。
最畅销汽车制造商榜单直观反映了格局之变。大众汽车集团、雷诺集团和宝马等欧洲巨头虽仍占据主导地位并保持增长,分别获得3.3%、4.6% 和 6.3%的销量增长。但中国品牌吉利集团和上汽集团跻身进入榜单前十,分别以32,992辆、29,387辆的注册量获得第9、第10位。
此外,比亚迪注册量同比增长397%,4月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5月以极小差距(仅50辆)惜败,但仍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奇瑞子品牌Jaecoo新车注册量7,449辆,超过传统日系品牌本田,另一子品牌Omoda获得4,213辆注册,超过日系品牌三菱,最近在国内新势力销量榜单上风头正劲的零跑汽车,注册量1,723 辆,在欧洲初露锋芒。
最畅销车型榜单中,名爵ZS获得榜单第15位。 在纯电动汽车最畅销品牌榜单中,比亚迪以7,111辆注册量,158%的同比增长量,占据榜单第12位,上汽名爵注册量4,114辆,位居第17位,而小鹏和零跑,分别以1,583和1,316辆的注册量,获得榜单第24、25位。不过,在最畅销纯电车型榜前25名中,尚未有中国品牌车型入围,Model Y仍居榜首,这也提示了中国品牌在打造欧洲“爆款”车型上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品牌在欧洲的迅猛扩张,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引人关注。瑞银分析指出,这种高增长态势有望持续,核心驱动力在于:凭借在中国本土市场的激烈竞争所锻造的成本优势,中国制造商更热衷于将利润更高的汽车出口至欧洲市场,路透社曾对比亚迪在德国、巴西、澳大利亚和泰国经销商发布的产品价格调查发现,比亚迪紧凑型SUV ATTO3(元 PLUS)在海外的销售价格比国内高出81%至174%,掀背车海豚在海外售价高出39%至178%,高性能轿车海狮的价格高出30%至134%。这种巨大的价差空间,为品牌提供了应对关税、进行营销投入和建立服务网络的缓冲。
其次,中欧关于电动汽车关税问题的谈判仍在进行,未来有望由“最低定价”机制取代现行关税措施,这赋予了中国品牌更大的定价主动权,可通过策略性调低欧洲市场售价,有效吸收或抵消欧盟加征关税的影响。同时,中国品牌正在欧洲布局更全面的产品组合,从纯电领域向依然庞大的混合动力(PHEV/HEV)甚至燃油车市场渗透。这种多元化战略有助于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降低对单一动力类型的依赖风险。
不过中国汽车品牌在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优势,不可避免引发欧洲汽车行业的担忧和反击,迫于产业压力,寻求改变欧盟严苛排放规则的力量正在行动。欧盟委员会已决定于2025年下半年重新评估2035年新车“零碳排放”目标,可能允许技术中立方案(即保留碳中性燃油车),而非强制全面电动化,这或将打破强制全面电动化的既定路线,为欧洲传统车企争取转型时间。
同时,以大众、雷诺为代表的欧洲巨头正全力加速开发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价格更具竞争力的纯电动车型,旨在直接对抗中国品牌的核心优势。这场围绕“可负担电动车”的争夺战,将成为未来几年欧洲市场的主旋律。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